哪吒之魔童降世
098 哪吒之魔童降世

如果孙悟空和妖精谈恋爱就要向全国人民谢罪,那么哪吒和敖丙搅基是不是也要“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这样子批判一番。还好这部片子还轮不到六老师来说六不六,人民群众已然给出了六六六的评价。
一、大环境
中国动画片历来有着儿童向的潜意识,上一辈的这种灌输导致了我们这一代叛逆地想要改变这个印象,于是向隔壁学习,隔壁可是个全民皆漫的国家。现在的学习结果尚可,但是国漫依旧具有严重的公式化情形。
一、不来几句社会话都不叫成人向。虽然《哪吒》没有“靠”,但是有个“你妹”吧。而那几部国漫希望,国漫之光更是粗口连篇,似乎不来几句“我去”、“我靠”、“你妹啊”就跟不上这个把小猪佩奇纹身上的社会似的。
二、不来点猫和老鼠似的幽默都不能体现出你的高水平。《哪吒》这片严格致敬了这种动画片的风格,夸张的画面表现极其不写实,即便放在仙魔世界中。这种风格会让人感到轻松甚至有那么一丝丝想笑,然而在一本正经和胡说八道之间切来切去很难将影片的格调提高上去,虽然《哪吒》这切换已经把握得非常好了,然而前面吊儿郎当的“熊孩子”和后面一本正经的“反抗命运”很让人怀疑风格上的协调性。
三、总妄图讲些大道理。既然要想摆脱儿童向的枷锁,就必须来点大道理。而大道理很多时候需要人感同身受的。如果没有经历,这份讲道理的感觉就要弱很多,甚至有些让人感觉“不讲道理”,怎么能这样写。这样就需要观影者具有足够的社会经历。《哪吒》最后反抗命运这个主题因为大多数人都被社会操过,或多或少都有过被人冤枉过的经历,所以能引发共鸣,然而这仅仅是对有这部分经历的人而言,而小朋友,特别是小学生都不算的那种,或许根本不懂什么叫做“我命由我不由天”吧。
四、总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光正结局。如果能突破这一点国漫就算真真正正地成熟了。存在于我们的骨子里面的教育,就是伟大一定是正派的。亦正亦邪的角色不存在于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所以那种“令人深思”的结局,从来不会在我国的任何作品中体现。如同“全部清除掉”(根源破灭)、“弑父恋母”(俄狄浦斯情结)、“火车问题”(行为选择的道德困境)这些令人深思的“留白”,才能让我们这些瞎写评论的写出更多的字。不然这个故事的结局这么正派,让我们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尬吹,这个很难凑足字数啊。(这点要求过于高端,我觉得我已经被学院的那帮老头子带节奏了)
二、IP
美国还在制造新IP,我国却在消耗老IP上渐行渐远。当孙悟空被我们反复编排得需要谢罪了,又开始了封神宇宙系列了,《哪吒》片尾的彩蛋直接指向了《姜子牙》。然而我倒是比较喜欢这类戏说改编。我们在道教文化上的宣传简直太匮乏了,能有一些道家的东西出来我是很欢迎的。希望以后我们能够多看到一些关于道教的影视新作,也可以将《山海经》搬上银幕,建国后的妖怪都不能成精,建国前的总该了解一下了吧。现在许多人对道教缺乏基础知识,不但不知三清,还以为玉皇大帝是道教的最高神,也不知道罗天大醮是个啥?这简直是本土文化的悲哀。
三、他还是个孩子
相对于《哪吒闹海》这个经典故事,最大的改变就是李靖这个人设。《封神榜》原始人物形象可不是这样一个好爸爸,好丈夫。李靖起手就是一剑劈开肉球,然后没有这个儿子,我要杀了哪吒给龙王赔罪,最后断绝父子关系。这个啊,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怀胎三年嘛。三年啊,对吧。而本作的李靖,“你放心,有我在,孩儿不会有事。”是不是很温馨,是不是中国好丈夫。影片没有明显表现出李靖护子这个情节,从全村人民对哪吒的恐惧,如同我们对“熊孩子”的恐惧可以看出李靖不知道跟村民们讲过多少次“他还是个孩子”吧。即便“他还是个孩子”,全村人民能在李靖的面子下来参加生辰宴,这个情节真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啊。全片的最大硬伤就在这里了,而这个生辰宴即便不要,也不影响全片故事架构,直接缩小规模到爹妈给哪吒过生日,小家子温馨,也说得过去。
太乙这个师傅也做了一个极其奇怪的事情,就是在生辰宴上送给哪吒全套人民币装备。明明知道今天他就要嗝儿屁了,明明知道他可是熊孩子,还充钱买装备,这等逻辑,丝毫不亚于给“乔碧萝殿下”充值十万块啊。
敖丙翩翩公子,帅得无以复加,却突然说黑化就黑化,然后熊孩子看到了父亲要为了自己死就回来参与师徒2V2,这些情绪变化的推动都非常的弱。而最后天雷劫的情节,敖丙是做啥去的?龙甲没有卵用,以为会合体,结果也没有合体,最后还是靠着太乙的法宝来去体存心。果然有法宝就是强,充钱有一切,感觉像是看到了王富贵,我是不是走错片场了?然后回到吐槽点,那么敖丙为啥要去搅下基?直接太乙放法宝不就完事儿了么。
然后仔细想想这个故事,元始天尊你要雷劈为啥要酝酿三年啊。

© 本文版权归 雪梨.Memorie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Ritawyq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09 08: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