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3
搭便车,社会每成员都享受公共物品带来好处,都想坐享其成,人越多越明显,集体行动可能性越少。和马克思主义相反,马克思认为队伍越壮大社会运动越强烈。成员享有更大权力荣誉,组织增大后必须分层,不能平均主义,要有激励。因为一报还一报的普遍存在,人类交往会从敌对转化成互利共生关系。博弈双方缺乏信任,或信息沟通不畅,或内部派系斗争,都会导致对社会运动镇压。民间预言蕴含博弈论模型。
资源动员理论,可自由支配时间增加,组织可利用资金变多使社会运动数量增加。组织成员外来(挂名),可把社会运动当成职业。降低了愤恨感的作用。政治过程理论,把群体利益转化成组织动员能力,群体共同特征(凝聚力,认同感)和人际网络强度(组织强度,通讯广度,领导人和积极分子)和认知解放过程。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政治机会(能改变人参与度的社会环境)的多少是社会运动发展根本因素。改革开放,政治平衡破坏,精英集团分裂,团体受到政治支持会产生政治机会。隐藏着社会行为是理性的假定。新社会运动,工具性的社会运动(环境,和平)易被制度化,有理性的利益诉求。亚文化(同性恋)目标是被尊重认同,会走向退化商业化。反文化(独立)容易走上极端,激进。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