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平时没有什么爱好,独独在闲暇时光出门逛逛书店。很久以前便注意到大小书店的热销榜单中,《月亮与六便士》一书销量居高不下。兴致一来,便买了下来,仔细品读一番。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作家、“故事圣手”毛姆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英国画家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塑造的人物想象,主人公原本是一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理想。并最终选择弃绝文明社会,远遁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在那里终于找到了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的艺术气质的氛围,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令后世震惊的艺术杰作。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情世故的怪才的人生际遇,毛姆深入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以及艺术家与社会、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和相互作用等引人深思的问题。
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伦敦的证券经纪人、巴黎的躁动的灵魂、马赛的流浪画家和塔希提的艺术家。
思特里克兰德的前半生平静无波,如许多中产阶级男人一样,有一个端庄典雅的妻子——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和一双有教养的儿女。他的家庭恩爱和睦,诚实体面,不受任何灾难的侵扰。毛姆更多以侧面描写的方式来烘托这个中规中矩的中产阶级男人,他是一名可靠的“证券经纪人”,沉默无趣,不善社交。但是,“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内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从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的言谈和表现中,她的丈夫似乎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富足体面,令人羡慕。但是在看似冷却的灰烬下,依然可以窥见闪耀的火花。“实际上他生的魁梧壮实,大手大脚,晚礼服穿在他身上有些笨拙,给人的印象多少同一个装扮起来参加宴会的马车夫差不多。他年纪约四十岁,相貌他不上漂亮,但也不难看,因为他的五官都很端正,只不过都比一般人大了一号,所以显得有一些粗苯。他的胡须刮得很干净,一大张脸光秃秃的让人看着很不舒服......”大段的描写中让我们得知这是一个和他的阶级不匹配的人,当其他人游刃有余地炫耀着自己的地位与身份时,他的不擅交际让他显得怪异,甚至他的长相,他的衣着,也和这个光鲜亮丽的阶层格格不入。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思特里克兰德会突然之间离家出走,毅然决然踏上一条看不见希望,看不见尽头的道路。就如“我”说的那样:“如果他为了一个女人离开你,你是可以宽恕他的;如果他为了理想离开你,那就不能了。你认为你是前者的对手,可是同后者较量起来,就无能为力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忍受孤独寂寞,也能够忍受谎言甚至背叛,却无法容忍观念不同,更无法打败理想不同而产生的背离。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是为了名和利,也不是不能忍受对方的缺点,仅仅是简单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正是因为这“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即便大观园中所有人交口称赞的薛宝钗举止端庄,处事通达,上事贾母,下恤奴仆,堪为贤妻,他却依旧忘不掉“世外仙姝寂寞林”中的林黛玉。
“艺术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艺术家的个性,如果艺术家富有独特的个性,尽管他有一千个缺点,我也可以原谅”。在我看来,巴黎时期的思特里克兰德是孤独的。“对于别的人他没有任何要求,只求人家别打扰他。他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仅甘愿牺牲自己——这一点很多人还是能做到的——,而且就是牺牲别人他也自所不惜。他自己有一个幻境”。施特略夫可以说是他最早的伯乐,在他还处在绘画殿堂门口的时候,施特略夫就断言他是一位“天才”,因此他对思特里克兰德百般关注,细心照料,甚至不顾妻子的激烈反对将重病的思特里克兰德带回家中照顾。而思特里克兰德呢?他觉得施特略夫愚蠢得无可救药,出言讽刺,甚至可勃朗什私通,破坏了施特略夫小心翼翼拼凑起来的幸福家庭。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他做得理所当然好不愧疚,因为他觉得女人的爱情是他在追寻目标上的累赘,即使当勃朗什自杀身亡,他也可以依旧笑着和他人谈论起自己的绘画。如果说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是失去丈夫是因为完全不了解他,不知道他心底在想什么甚至觉得自己的丈夫没有任何艺术细胞的话,那勃朗什失去思特里克兰德仅仅只是因为她敌不过绘画,在思特里克兰德的心里,女人是阻碍他追求艺术的绊脚石。他的妻子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惜勃朗什没有。但正如毛姆说的那样,艺术家身上的一千个缺点,都不能遮掩他艺术气质的光华。施特略夫最终选择原谅了这个害得他家破人亡的罪魁,回到了家乡,去过平静的生活,而思特里克兰德带着他的艺术梦,流浪到了马赛,过上了他人生中最饥寒交迫,紧张而粗野的日子。
马赛的日子可不好过。思特里克兰德身无分文,和尼尔科斯船长辗转于各个夜宿店之间,在各个救济所领取少得可怜的糊口面包,在码头搬运沉重的货箱,在咖啡店捡寻别人抽过的雪茄烟头......思特里克兰德的时间完全用在了为生活四处奔波上。但也正是在马赛,在这段粗野有紧张地生活中,他们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在这个海港的下层生活中的种种冒险完全可以写成一部极有趣味的书。“艺术来源于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段生活,我想,思特里克兰德的内心才趋于了平和,才在南下太平洋的途中,一眼就被塔希提岛吸引了。要知道,只有平静的灵魂,才能发现适合自己栖息的乐土。
“他住在巴黎,比住在底比斯沙漠里的隐士生活还要孤独。对于别人他没有任何要求,只求人家别打扰他”。但是在塔希提,他望见了心中的月亮。那个落后的小岛上,天空很蓝,大海很蓝,每个棕色的面孔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地微笑,他们懒散,吵吵嚷嚷,却有着最原始的快乐,最纯真的友情,这里没有流言蜚语,没有名利困扰,他找到了心灵栖息的港湾。他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女人——埃塔,用思特里克兰德的话来说:“她从来不干涉我,她给我做饭,照看她的婴儿。我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我想从一个女人那里得到的东西,她都给我了。”
在塔希提,他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在这个原始的生活状态里,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创作了大量震惊后世的作品。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际,他在创作出了伟大的表现伊甸园的作品,却交代埃塔在他死后将壁画付之一炬,留给后世无尽的遗憾。但是,那已经与他无关了。
小说题为《月亮与六便士》,按照毛姆的说法,六便士代指现实,月亮代指理想。芸芸众生大多低头捡拾满地的六便士,而思特里克兰德选择抬头看月亮。至于到底选择低头还是抬头,都是个人的选择,既然选择了,那便一路风雨兼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