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连年有渝~
日复一日的摸鱼中,寻常的天气看得多了,便会觉得平平无奇,
所以每当天上能掉下些什么的时候,就总能惹出一片诗意,
比如馅饼…
没啦是下雪落雨…就像虽然是《晴天》,却唱的
但偏偏 雨渐渐 大到我看你不见
不过比起茫茫白雪带来的视觉冲击,雨天常常稍逊一筹,就需要夜晚的滤镜加以衬托,就会有绕不过去的两首诗,
一首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的这首诗,每次读起来的时候心里都会幻想出一幅水墨风的国画,也想要躺在孤村里窗户边去听雨,大概小时候的诗词读本里插图画的太应景。

前阵子有句子改了这首诗说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是你 冰河也是你
被批曲解了陆老一腔报国的热血,尽显无知和低级。我却觉得蛮好,陆游的情怀谁人都看得明白,而与幼稚无知的乱用不平等条约不同的是,能利用这种“通感”拆解诗句,把雄心壮志变儿女私情,博心上人一笑倒也无伤大雅。
而另一首《夜雨寄北》,初读的时候满脑子都是雨打芭蕉的画面,
芭蕉叶下有一个被雨水浇打着的水缸,司马光看了都想…啊呸不过可能也是诗词读本的影响真的太大了,
另外觉得重复了两遍的巴山夜雨有些绕口,只是喜欢那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直到第二次来到重庆,不像第一次那样的阳光充盈,7月的天气却总是阴沉着,等到晚上温度降了下来,雨也就跟着一起下来了,
站在街边烧烤的排挡看雨的时候才领悟到,我是真的身在“巴山夜雨”之中了啊!
只是不知能与何人共剪西窗烛…
下面开始说正题…
每次听到重庆的时候就想把这个名字拆开来画蛇添足一番,于是度娘了一下来历,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迄今已800余年。
果不其然,双重喜庆,听着就很欢乐啊哈哈。
因为出差的原因回到这里,本以为是趟来去匆匆的短差,短到相机都不需带,然后生活用了两个活生生的周末教给我,请你以后不要懒惰…
所以在重庆的两周,每当茶余饭后就只有一部iPhone陪着我走街串巷了…
那就当练练手机摄影好了,只是坦然接受以后也提不起太多兴趣,就试着假装一个本地人,下了个电单车的app,把活动范围扩展到以酒店为中心5KM半径的圆,
感受一下渝北区人民的日常(饮食)生活!
一个人吃不到火锅那就吃串串!
第一站是淑芬掌中宝串串公司,我是掌中宝爱好者!看到这家串串居然还主打,那就…即便要冒着可能只是徒有网红装修的风险也还是要来试菜的
事实却证明真的像店里招牌讲的,味道好才敢颜值高。
第一次去的时候倔强的忽略了鸳鸯锅点了个微辣,

接着发现所有串串里唯独蒜香味的掌中宝已经被拿到空盘,心想这是什么宝藏,不过算了旁边还有好几种不同口味的。
直到第二次来早早拿了一堆蒜香味的回去吃才哭着发现,这是什么神仙串串!
蒜蓉腌制的掌中宝在锅里煮熟后,散发着一种烤蒜的焦香!
不同于蒜香花生那种已经干燥风干过度的感觉,吃下去的时候只觉得每一口都恰到好处!
不论是在清汤还是辣汤(没错我学乖了…)
而另一种孜然味的掌中宝在煮熟后会透着一丝咖喱的味道!
要对第一次没屑于拿的孜然味掌中宝道歉,你也是我差点错过了的宝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上回吃过的泡椒味、双椒味和麻辣味的就开始变得中规中矩了…

忘了是怎么开始习惯吃薄荷的,反正不是跟《长安十二时辰》的张小敬学的,
所以薄荷牛肉也是我觉得很不错的搭配,
还有芹菜牛肉还有牛肚,总之其他配菜都不赖,因为有个好吃的锅底在~
居民区的附近会长出夜市!
第一次来重庆的时候,半夜瞎逛遇见个烧烤,彼时对于烤完后还要剪碎放到碗里拌一下的做法很是新奇,
随着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开始逐渐领教到了每个地方对于烧烤理解的不同以及这不同带来的欢乐,
后来在B站看《人生一串》,才知道烧烤界之博大,余所触及者仍九牛一毛也…


会遇见这个夜市是为了另一家店,人和水上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山城的宣传就跟江湖挂上了钩,连本帮菜也顺道都叫江湖菜了,
比如好好的豆花不叫豆花,叫水上飘,
旁边夜市里的冰粉摊位上,价目表里配料最全价位最高的叫…“爱马仕冰粉”,
你们起名真的很随意,老板我要一份爱马仕!

豆花很平常,和豆腐脑差不多,只是蘸碟惹人爱,就像乐山的翘脚牛肉一样,鲜嫩的黄牛肉在潮汕火锅中也常常吃到,蘸碟的不同才造就了川粤间的泾渭分明。

墙上的广告在宣传着人和水上飘在《舌尖上的中国》出过镜的片段,我却一点印象都没了,但是这碗红豆冰豆花真的是全店最佳单品!
细红豆搭配豆花吃出了奶油一般的香甜!两种味道的混合总是有种是不是加了牛奶的错觉?
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在这一刻有了交集!让人忍不住遐想在雪糕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年代,勤劳智慧的川渝人民是怎样对抗炎炎夏日的!


观音桥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论点评还是马蜂窝里的“附近”都避不开的观音桥好吃街,去了以后才发现是加盟式的快餐小吃聚集地,不说也罢,另外一条也是同理吧,不过这个渝北区的小CBD还是有的逛。
从轻轨站出来对上新世界百货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商场里裹挟着各式各样的香水味的冷气,一瞬间我分不清我是在哪里了,好像站在了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上,新世界变成了广百,唤醒最初对于南方城市的所有记忆,
任何时候都很感谢各大百货公司不遗余力的冷气和不管怎么排列飘出来的味道都能做到一模一样的美妆柜台。
空气中透着同样的湿润,水气氤氲,江河湖海的浸染使它们拥有了茂密的植被,街道两旁的榕树盘根错节,顽强的生命力顶翻了地砖,郁郁葱葱的树盖下,围绕着一圈纳凉的人。
这些都是北京给不了的。

看过它商业的一面,拐个角走进洋河西路,就能看见它接地气的另一面了。

来这里是为了寻一家异常火爆的六指烧烤,走到这里却发现没必要刻意去找了,这才是观音桥真正的好吃街嘛,不过开启的时间可能仅限于夜晚,
因为路窄人多,总有城管在巡街,六指烧烤也就挪到了小区里面,只是找到它的时候看了眼摊位和等待的人就被实力劝退…
我也不是非要吃这一家不可…

烧烤旁边的菜摊,背靠着一片老旧小区,就是整条洋河西路的缩写。

游客的觉醒!
就这么吃了一周多,连要去武隆的计划都因为串串的锅底被留在了马桶上,痛定思痛(别问…是心痛…)的我打开微博刷武隆天气的时候翻到了一位陌生网友的微博,是她来重庆几天游玩的记录,突然觉得自己因为没带相机就自暴自弃,抓着大把下班后的休闲时光就知道找吃的,看看人家充实如此!抛开爱国情怀,难道我的MAX就打不过华为的P30么,
我们也很能打的~
于是就像找到了方向一样,我要去她去过的地方打卡PK!不再装本地人了,我摊牌了,
我要开启游客模式!
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

喀斯特地貌能够轻而易举地让你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尤其还是在你仰视它的时候。而这座驿站的建造,则是人文与地理之间完美的结合。驿站延伸出了茶马古道的意象,坐落在葱郁的峡谷中,望不到的两端总让人幻想,被大山隔开的自然屏障后面,是否就是苦苦追寻的桃花源。



并不推荐从景区入口坐电梯下坑,一则会错过玻璃观景台,二则从验票口就会开始排队,进去以后还要在电梯口排队,难道你每天上班等电梯等的还不够么…算了一下我这种淡季等待的时长比起从2号口走下去都短不到哪里了。旺季就更不用想了,何况只是步行下坑,也费不了多少力气,满打满算用不了二十分钟。
至于我为什么坐了电梯,因为买的包含电梯的门票,不坐浪费…再就是我拒绝玻璃观景台!虽然会错过一个绝佳视角,但去了也对我没有意义!一米五以上就是我的恐高阈值了…
国内的这些个自然景点怎么都爱搞这一套…
看过了驿站,再往下走就没那么震撼了,所以确实只看天坑就够了,地缝没得必要,属于强行匹配出来的景点,不过一路上伴随着的羊水河倒是蛮有野趣的!


半天足以逛完天坑,所以很多重庆的一日团会搭上一个乌江画廊,画不画廊的全看天气,看到乌江一瞬间还以为是霸王别姬的那个乌江,后来觉得站不住脚印象里应该是在江南才对,赶紧查一查幸亏没有丢人丢到家…
以后要到真正的乌江边诚恳的喊上一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以慰藉今日之乌龙…
重庆母城!
在数不清看不尽的攻略里,绝大部分的地点都座落在渝中区,发源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所以叫它母城。
洪崖洞和千厮门大桥作为重庆的名片,确实是有能瞬间感染你的能力,无论你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心情如何,在人声鼎沸的环境里,都能清晰的感受到你在人间。这是它和外滩不一样的地方,也是长江和珠江不一样的地方。
外滩给人以繁华,而珠江给人以浪漫,洪崖洞则因为地势的原因,在灯光照不到的地方,保留着一丝自然的野性。



重庆当然有它自己的野心,等到这座F4完工以后,才是它真正展现繁华夜景的时候,它不是小香港,也不是小新加坡,嘞是重庆。

我一直很喜欢立交桥,而且把它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标杆,来到这里真的是得到了大满足。
毕竟走错一个岔口,就是重庆一日游,

重庆的路除了出名的立交桥,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三岔口和环岛随处可见,让城市里的路有如盘山公路一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礼让行人这一点,重庆的机动车真的贯彻得很彻底~是写在斑马线上时时提醒的缘故么,真的令人好感倍增。


而因为抖音翻成网红城市的重庆,另一张名片就是轻轨了,本来觉得李子坝都被人拍烂了,还是要感谢@汪星带刀少女 的照片,让我为了一个机位,都要来坐一遍轻轨。
网红线路是3号线,一面临江一面靠山确实好看,牛角沱一站换乘也直接把我打回原形,这…这护栏也太随意了吧!很容易掉…掉到江里的吧!
重庆轨道交通…呵呵呵…分明就是过山车交通…

一开始读李子坝这个站名,总会把重音落在每一个字上,读成李“紫”坝,直到看见重庆街头到处售卖李子的小贩,才恍然醒悟人家那里肯定是盛产李子所以才叫李子坝,是桃子杏子李子的那个李子啊!


沿着李子坝再往西走就会到鹅岭公园,和二厂文创,
不过我在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就去过了,感觉二厂还没有上海的1933好看,那个时候《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还没有火,
在鹅岭公园的最高点拍一眼江北,

还顺便走了一遍山城步道,那时候还没修葺完的步道走到一半后只好原路返回了…




而另一个方向,是我留在最后一天要在白天重新走一遍的中山四路,
毕竟第一次只是在晚上瞎逛,
大概从抗战时期到现在的政府机关都选址在这里,又多是历史名人定居之地,所以如今也是车少安静,适合步行~



夜晚的照片夹在中间,算是记忆闪回~



从中山四路一路由西向东走到一支路,就开始变下坡了,下坡走到尽头,就是这家烧烤了,
吃了很多遍的重庆的烧烤,总结出来精髓就在酸萝卜!不管是茄子还是鲫鱼,苕皮还是洋芋~
撒一把酸萝卜丁,一切就都解决了!


坐等的时候百无聊赖,只能目视店主睡觉,丝毫不敢打扰~

对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一晚上总共写了两首,比较出名的是其二,而在其一中最后两句他是这么写的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第一次知道的时候真的是!天了噜!
雨夜宅在家里撸猫!火软毡暖的你!哪里僵卧了!
距离完美生活只差一份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