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说明
1. 什么是心理咨询?
答:心理咨询是一种谈话治疗方式,它是藉由与咨询师谈话而非服药的方式达到协助来访者的效果。
2. 什么是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
答:症状的起源可能是情绪和心理的冲突。困难和痛苦的过去经验会影响现在的行为模式和互动,即便这样的连结不是那么明显;或是个案对最近的创伤经验感到难以招架。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探索当下的痛苦以及可能原因。因为问题通常很复杂,所以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并不能快速地提供解答,而是一个试图发掘与了解问题本质的过程。为有所帮助,你将需要准备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你的困难。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咨询师)主要不是给予忠告或建议,而是帮助你以新的方式思考自己。
3.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能咨询什么?
答: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能协助广泛的情绪及心理问题。包括:忧郁、关系的困难、饮食障碍、强迫症、失眠、焦虑和创伤后症候群、性别认同障碍等等。在某些案例,严重心理疾病也会有所获益。我们认为你先不必自我设限,先决定是否需要,在评估的过程里,我们有机会与你讨论这事。若不适合我们提供的心理咨询,也不是意味着你的问题很严重,而只是反映着不同咨询型式,有它的长处与限罢了。
4. 我能期待咨询师做什么?
答: 咨询师将会聆听你的问题,和心理咨询比较起来,咨询师说话的机会比较少,但是咨询师非常专注于你说的任何事。咨询师将会说些话以便鼓励你能够了解影响生活的一些议题。也就是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是一种以聆听为主,而不是以教导与建议为主的心理咨询。虽然这种方式在初期通常会使个案而难以适应,而使个案感到挫折,但通常如果能够进一步了解这些挫折对于自己的影响,以及这些挫折如何使个案变得不想再继续咨询,个案通常也能从这个过程,学习到一些新的经验。
5. 这如何帮忙?
答: 有时候,大部分困扰我们的感觉、想法、和经验是无法和亲近的人讨论的,例如亲人或是朋友。在咨询中,咨询师将不会评断你,而是仔细地聆听你想说的任何话。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很多人可以被帮助去说出他痛苦的情绪和想法,这在以前往往是不被允许说出的。这将可以带来释放的感觉,并且了解目前的处境。同样的,在一个规律与咨询师见面的基础下,这将帮助你涵容生活中内在的压力。虽然我们也常见个案起初觉得高兴,能够谈出难以说出的痛苦,但可能接着却又变得很伤感或者担心,而觉得后悔,不想再继续咨询,如果个案能够继续探索这些感觉,通常也颇有助于个案的自我了解。因为依据我们的经验,心理咨询过程里所出现的某些现象与问题,常也反映了当事者内在世界的某些现象。
6. 副作用?
答:当咨询没有牵涉到药物或是手术,要谈论副作用似乎是一件奇怪的事,但是心理咨询是一个非常「强力」的经验。因为变得越来越察觉情绪和经验可以带来释放,所以也有可能会感到沮丧。毕竟谈论心里的事,并非一定是愉快的,更常是谈后起初觉得更不舒服,这是一般人对于心理咨询怯步的原因之一。但是若难以逐步克服这种困难,咨询即会陷于困境,咨询双方如何有耐心度过这种阶段,这关系着心理咨询是否能够深度了解。很难事先知道这种困难会持续多久,但这也构成了心理咨询流程的重要部分。在心理咨询中也很常见个案对咨询师有很多的情绪,这些情绪包括憎恨、愤怒、爱、欲望、罪恶和悲伤,这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部分。有时候,你也许会感觉咨询师不友善,(例如,他们也许在等待你先说,静默),但是他们的角色是在帮助你了解自己和感觉,而非直接教导你该怎么做。
7. 什么是评估?
答:评估可能是1到4次。会晤时你可以谈谈为什么会来到这里,这将会让评估者决定是否进入正式咨询。很难说评估一定不是咨询,但是我们会试着在评估过程里,维持在只是评估,再经团队会议后,再确定后续咨询。有时候,评估者通常并非后续的心理咨询师。有些人光是在评估过程就厘清他们的想法,因而觉得不需要进一步的帮忙。然而,很多人有机会再进一步咨询。对有些人来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并不是最适合的咨询方式,评估者将会与你讨论或是建议其他咨询的选择。一次评估通常会花50分钟。也许有人会觉得何以如此麻烦,觉得已有困扰了,再经过这评估流程,是否会变得好似官僚化,或者担心自己的问题被延误了,通常如果是如此急迫的问题,确实不适合马上进入我们所提供的心理咨询。
8. 咨询提供了什么?
答:正式进入咨询,通常一次是50分钟,一对一的方式,一周一次,至少一年的时间。不过,短期的、断续的或更密集每周多次的咨询,也有可能依情况而提供。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的长处在于个案在急性期问题之后,如果你仍有期待想一步一步了解,何以会发生之前所面临的问题,那么,这是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能够提供的服务。一如我们不期待感冒药来咨询肝病,每种咨询型式皆有它的长处与局限。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擅长处理的是,个案在有意愿合作并愿在过程里,与咨询师合作,克服种种内在心理与外在现实的情况下,了解自己何以是目前的样子,而不是另外的样子。也就是,了解一个常见的命题:我是谁?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细致且缓慢的了解过程,所谓慢工出细活,虽然我们常被期待加速进行。
9. 何以不是以建议为主?
答:当代心理教育尚算普及,加上网络信息的方便,或者师长与朋友的建议,通常个案要获得建议的渠道很多,这些已构成了初步的处理。通常会来寻求心理咨询师,早已有众多的建议在脑海或笔记本里了,但何以如此多的建议,却仍无法有效处理问题呢? 这也是我们好奇的事,但我们的训练正是在于如何将这种好奇,变成心理咨询过程里的聆听与了解,如果没有经过聆听、误解、了解、聆听、误解、了解的重复过程,我们认为那些容易得到的建议,也很容易流失掉,而无法为己所用。有个比喻值得大家思考,如果一辆车来修理时,经诊断是需要修理很多的小零件,需要锁紧很多大大小小的螺丝,然后上路催油时,车子才不会出状况。经验上,大部分来求助的个案是类似状况,多年来生活里的很多大大小小的细节,已经动松或者死锁了,才出现目前的问题与现象,但因为在外在现实里又有急迫现实得处理,因而常期待或要求咨询师要赶紧加快处理速度,也就是常要求很多建议,却忽略了真正的问题是,需要一步一步踏实地,处理那些大大小小的细节与螺丝,而不是还没有处理好大大小小的螺丝,即要一直催油上路。
10.何以我们需要遵守保密原则?
答:我们认为替个案保守秘密,是心理咨询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石,如果未能有效地遵守保密原则,而让个案的秘密被家属、朋友或其它人知道,这皆是很严重的事,将会彻底摧毁心理咨询所需要的信任感,而没有信任感,心理咨询将变得寸步难行。这是我们的自我要求,因此,在正式的病历上,我们亦不会书写个案的私密材料,若个案觉得有需要,心理咨询于正式病历的记录,也可以与当事人讨论。虽然有时亦可能有些个案,反而要以我们泄露材料给某些人或某些单位,以获取某些对方的了解或其它私益,恕我们亦不会配合这种要求,我们认为你要自己处理那些咨询室外的事件,而不是要求咨询师牺牲了咨询的中立性,好似一时帮了忙,但却毁灭了心理咨询再继续的可能性。
11. 如果你涉及法律案件,我们是否能帮上忙?
答:如果你确涉及民刑法律事件,不论是否事先告知咨询师,若你期待的是因为你来心理咨询,所以我们可以帮你的法律案件的忙,那你会失望。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的焦点在于你的主观与象征的世界,我们顶多了解所谓的内在世界心理的真实,但是这不等同于外界世界的现实,这是我们的局限。如果你带着这些法律目的,通常只是让心理咨询变得很困难进行,毕竟人总是会趋吉避凶而只谈对自己有利的事。但这并非个案有法律案件,即无法进入心理咨询,而是得弄清楚来心理咨询的目的。
12. 是否需要亲自来咨询室?
答: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你亲自来咨询室接受心理咨询,虽然目前在市面上亦有以网络或电话的方式进行咨询或咨询,这种方式当然亦有它的贡献,但我们仍强调亲身来咨询室的重要性。
13. 何以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要花如此长的时间?
答:首先要强调的是,并非需要长期的心理咨询,就表示你的问题是很严重。如同其它心理咨询有其强处与局限,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也是如此。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并非以急速地将症状拿掉,也不是以给建议做为咨询的主要方式。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的强处,在于以精神分析的百年经验与理论为基础,探索症状的内在成因。而这些成因常是长时慢慢累积的结果,而且常是多重因素且交互影响,而变得讯息很矛盾且复杂,绝非以火速的心情与速度,硬是挖掘出来,以为将潜意识的材料,快速地变成意识,即是对个案较有益。常常,过于急速,反而不利于个案,我们的经验与国外的经验也充份提醒我们这点,这也是我们采取较审慎缓慢步伐的重要原因。有时,虽然个案会觉得自己已够强,可以不必如此慢速地前行,在心理咨询的流程里想要快速上路,但是,我们的原则仍是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并非是没有道理的俗语。也就是说,急不见得早到,慢也不见得晚到,而是在于如何稳扎稳打地向前走。关于这点,我们很坚持,因为我们深知任何人有强处也有弱处,强处自然会引导个案往前动,但我们得照顾那些弱处,既然是弱处所造成的问题,依我们的经验,最好是踏实地走一步算一步。这是何以我们认为,心理咨询需要足够长的时间的缘故,并非我们故意拉长咨询的时间。
14.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与精神动力取向心理咨询的差别何在?
答:虽然有些教科书将两者混为一谈,但我们试着在理论层面加以区分。精神分析的探索包括三个向度。一是,强调潜意识、意识与前意识的探索,这是所谓的精神分析 地形学模式,也就是假设人类行为除受意识支配,也常受潜意识的支配,为了了解人类行为需要探索潜意识。二是,强调人类的潜意识世界的运作原则,并非依照现实原则,而是依据享乐原则,这是所谓的精神分析经济学模式,也就是说假设人类行为虽有现实原则的计算,但也有可能更强力的依据潜意识里遭遇最小阻抗的方向行动,一如水总是往低处流般的自然,只是这常潜意识地导向某些问题,而需要付出其它后续代价。但是所谓享乐原则,并非是人类故意如是做而让自己享乐,这是译词的问题,需要另文处理。三是,精神分析认为人类行为是众多因素相互妥协后的总体呈现,这些因素之间会依状况而相互有所消长的动力变化,而不是静态式,这是所谓的精神动力学模式。
15.咨询师的背景经验是否影响咨询?
答: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在台湾仍只是发展中的学门技艺,加上个案的问题复杂度,常常超乎原先的想象,虽然个案可能无法接受是那般复杂。本小站的咨询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咨询经验,但是我们认为自己也皆仍在不断的学习状态中。我们认为如果能够一步一步地在训练过程里,谦逊地了解自己的不够理解人类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事。如前的答问里所提及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的基础,在于能够聆听个案的陈述,虽然个案已陈述许多,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够忍受仍有更多难以了解的潜意识内在世界,而不是急于要给个案建议。这种能够忍受不理解的状态,但仍能使自己耐心地聆听与思考能力的培养,才是心理咨询的重点,并不必然与咨询师的背景经验有绝对关系。
16. 咨询师的年纪是否影响咨询?
答:有些人也会认为咨询师的年纪小,缺乏心理咨询与社会经验,而不易产生信任感,但如前所述,是否耐心地聆听与思考才是重点。缺乏社会经验有可能无法给好的建议,但是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的特色并非给好的建议,而是耐心地等待与探索,个案何以无法替自己找到建议,而这个过程并没有简便的答案与理论。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并非要个案以我们的经验与知识为榜样,依我们的样子而过活,而是个案在咨询过程里,探索认识自己是什么样子,并替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换言之,咨询师是积极的旁观者,保持中立地陪伴个案,让个案经历起起伏伏的过程而认识他自己,并替自己找到形容与描述自己的方式。通常在这个过程里,个案会替自己原来的主诉问题,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与解决方案。
17. 能否简略地描述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的历程?
答:我们会要个案自由地谈出咨询当刻的想法与情绪,只是这并非容易做到,有时个案要一年或更久时间才能自由地谈咨询当时浮现的任何想法。个案通常陈述他们关切的问题,或期待咨询师赶快给他们意见,但由于常未能如愿,因此会觉得咨询是无用的。如果他们能够了解这点并走过这种情况,通常他们会对自己的状况有初步认识。咨询师通常是聆听个案的陈述,并偶尔试着从其中提出一些论点,探索个案在当时的陈述里,除了表面的那些事件外,是否也同时反映着潜意识内在世界里的任何可能,包括对于咨询师存有的某种潜在想法。只是咨询师的说法通常只是一种假设,并非建议个案一定是咨询师所陈述的那个样子。个案可能同意或不同意咨询师所提出的某些论点,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个案仍继续让自己自由地讲出想法,咨询即又往前走。
本说明改编自“台湾思想起心理治疗中心”《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