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本四重奏的技艺高峰
上次听Ebene四重奏的现场,即兴写了一篇听感后,又给《音乐周报》投了这一篇。该组合确实让法派传统的某些精华在当代获得新生。可与此同时,Ebene四重奏未能再像先前的Emerson组、Hagen组那样,成为某一唱片公司真正的旗帜组合,正是古典唱片业衰落的明证。
张可驹
原本对一家唱片公司来说,指挥家、钢琴家、歌唱家都需要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弦乐四重奏团也不例外。以DG为例,卡拉扬、肯普夫、费舍尔—迪斯考与阿玛迪乌斯四重奏,他们的唱片一同标志了公司的光荣岁月。任何一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其它品牌的情况也相仿。因此,当我在7月10日聆听埃本(Ebene)四重奏于上交演艺厅的现场时,深感这样的四重奏团不再成为某一唱片公司的代表,正是古典唱片业衰落的明证。

或许,哈根四重奏是最后一个成为DG招牌的四重奏团。比他们晚一辈的埃本四重奏,虽然在Vrigin录过几张唱片,后来又在华纳的系统中改由Erato发行录音,但无论唱片规模,还是影响力,同哈根四重奏都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将我听到的现场对比哈根组黄金时期的录音,后者也完全不占优势。相对于“后来的哈根四重奏”的现场,在我听来,埃本四重奏的魅力还更为强烈。那么,这样的魅力又是如何体现?
埃本四重奏是一个来自法国的组合,他们的演奏风格也的确流露出许多法国传统的珍贵沉淀。与此同时,该组合所表现之风格的另一些层面,以及他们的演绎观念,又相当富有现代感。有时,法国音乐家们会倾向于采用高度流畅的技巧与速度判断,并突出一种节奏中的活力;同时音响方面也常常追求明亮而精美的色调,强化声部结构的明晰性。
如此全然提升至艺术层面的技巧魅力、结构之美与凝炼之风,我们曾在黄金年代的大师们,诸如指挥家蒙特,钢琴家卡萨德许、妲蕾的演奏中充分领略。而在这个传统观念日益淡薄的时代,它们竞又在埃本四重奏的手中获得新生,不能不让在场的我大吃一惊。

这样的审美,当可称为颇具古典风格,因此它也跨越了不同行当的演绎。可是,切实表达这种精神,又需要不同层面的高超技艺。当晚埃本四重奏的曲目很重,全套贝多芬:上半场,《C大调弦乐四重奏》Op. 59 No. 3;下半场,《降B大调四重奏》Op.130,并且是以《大赋格》结尾的形式。
埃本四重奏的演奏具有极为出众的发音技巧,对种种硬技巧的表现也是游刃有余,彼此配合的默契又始终无可挑剔。首先抓住听者的,是他们的发音,而首先让我另眼相看的,是那位非凡的第一小提琴克罗姆贝特(Pierre Colombet)。他的发音非常洪亮,色彩和音质却始终优美、自然,没有毛刺或干瘪的瞬间,也从没有声音发硬的状态。

尤其是当晚我坐在距离小提琴家不到三米的地方听,居然还是这么细致、光洁,这就更显明其卓越的技巧水平。当然,这位演奏家技巧的出众还体现在另外两方面:细节的利落与揉音的自如。他表现各样细节,都有一种精致外表下的锐利——追求纤毫毕现,在清晰度和句法呼吸方面都是如此。
仿佛越短小的音符,他就越要呈现一种工笔画般的分明,又通过严整的结构观念避免了琐碎。而整体上,埃本四重奏所追求的,就是让任何技巧的难关都在高度流畅的速度控制中迎刃而解。
在揉音的运用上,埃本四重奏同样是以出众的技巧追求传统的审美。一提的演奏也特别有代表性。他不仅呈现了如此雅致的揉音效果,且揉音速度之均匀,快慢变化之得心应手,每每让我赞叹。可以说,新生代的小提琴独奏家当中,拥有这么漂亮而富有品位的揉音技巧的人,也是不多见的。

另外三位演奏家的水平,则同一提构成理想的平衡。并且是技巧、音色、风格把握、深度的默契,每一方面都真正展现了一个处于高峰状态的杰出四重奏团的水平。以此为基础,埃本四重奏将前述传统的境界、品格体现在贝多芬的演绎中,辅以新颖的构思与鲜明的个性。我只能说,在未来的十余年中,该组合的现场你最好不要错过。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夜长评:听莱昂斯卡娅,当疲惫的云雾散去,当代舒伯特960的顶峰演绎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10人喜欢)
- 终于又能听莱昂斯卡娅的独奏会了,向这位不改初衷的大师致敬 (7人喜欢)
- 长假期间听什么?当然是顶级演绎 (9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纪念斯克里亚宾逝世110周年,邀请四位钢琴家谈谈他们的斯克里亚宾观点 (8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小提琴家朱凯源,他确实知道该怎么表现帕格尼尼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