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生活—书籍
我读课外书是从我的高中时期开始的,应该是一种被动的情况下。我的成绩不好,人缘不好,而且自己还很笨好想不受同学和老师的待见,乖乖的一个小孩子。自己也很迷茫,中午放学的时候我们住宿生吃过饭都会找些事打发些时间。回班级学习,去网吧打游戏,和女朋友去溜达,去书店看小说。我选择了最后一个,去书店办了个卡,可以租书。和看修仙玄幻、和黄色小说的同学不同,我看的是传记、散文纪实那类的书。我借的前两本书是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和白岩松的《幸福了吗》
读过一点自己的心就会静下来了许多,思考一些东西。有点勇气面对目前的困境与难堪,这两本读过之后又借了《曾国藩家书》和《张学良传》我想起的在书店是借这几本书。虽然我学高中课程学不明白,但这几本书算是看进去了。
后来班级组织同学捐书,当图书角。我在图书角看到一本,连封面都没有的一本小说,就是不缺页。读了一点却爱不释手,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毕业时我偷偷的从书架上拿了出来,要不这些书是准备捐出去的。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很好,高中毕业后我又读了两遍,后来电影又看了两遍。对她的作品也有了些兴趣。
四大名著我家有初中时期我爸爸送我的,每个名著四本书。然而我只有红楼梦,不细致的看了一遍,对里面文言文读的感觉很吃力。
大学的时候喜欢一个人跑到书店去读书。读了《平凡的世界》没读完,还有一些小说记不得了,杂七杂八的。在那里买了《资本论》《相对论》《郁达夫散文》《郑振铎散文》《巴金散文》还有《季羡林散文》这些散文里只有《郑振铎散文》和《季羡林散文》真正读完了。
来自 豆瓣App
-
Hawk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3 1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