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无意识,自娱,异质同构
20世纪30年代,克莱门特批判了克莱夫贝尔
提出艺术是媒介,认为艺术本质是方法手段和结果,而不是方法手段和目的。
媒介或方法手段,就是作为物质性的颜色,线条,平面。
物质,材料的特性决定艺术的本质,并产生统一,纯粹,抽象等现代艺术的原则。
(他的理论影响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以来的现代主义美术)
美在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瑞士的荣格
影响了20世纪现代艺术,特别是超现实主义。
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说(无意识,抑制,转移,恋母情结,婴儿性欲)的核心。
1弗洛伊德 无意识(潜意识,下意识),潜意识,意识
三重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最下层的本我和无意识相对应,是人的原始本能,冲动,欲望在无意识领域的总和,特别是性欲。
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在清醒状态下做的梦,即白日梦。
艺术作品,使用技巧来改变和伪装其白日梦的性质,成为人人都可以进入并从中得到替代性满足的对象。
2荣格。发展了弗洛伊德。
用集体无意识取代了个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唯一依赖遗传,不依赖个人经验而独立存在的心理要素。是人类祖先经验的沉积物。
原型。
不是歌德创作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在荣格看来,伟大的作品显现着人类或民族心里经验的原型,使读者产生共鸣。
有合理因素,揭示了艺术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内在联系,但这只是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生理学和神经科学根据,并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
总结:精神分析将艺术心理学研究带入新的层次,影响很大,但是根本上是一种非理性主义学说,武段并牵强,不能正确解释艺术的本质。
娱乐说。自娱。
“自娱”和“娱人”
1自娱是指艺术家借助创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实现自己向往但现实不能实现的愿望,追求,希冀,理想。 姚最《续画品》提到,“学不为人,自娱而已”。 李成“弄笔自适” 苏轼“画以适意”
到了元代,文人画盛行,艺术为自己的思潮达到高潮,倪瓒“写胸中逸气”“聊以自娱”,中国文人画成了自娱的艺术,经久不衰,清代戏曲家也论述过“自娱”.
2娱人也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即为他人获得快乐而创作。
荀子,古希腊诗人缪色奥曾论述过娱人。 缪色奥说“令人怡悦,莫如歌咏”就是说的音乐的娱人特性,一切艺术都使人产生快乐,有娱人的特性与功能。
总结:娱乐说看到了文艺的部分作用,但是忽略了文艺的娱乐作用外其他作用,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