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布光为了什么?

之前在摄影过程有时会产生一些困惑,我觉得值得拿出来反思一下。
布光,我自己的理解它是一个主观的东西,而不是像教科书一眼一板的模仿,或是存在一套“标准答案”。
这个问题是我在与其它摄影师交流或合作时所萌生的,他们有时有意无意的让你去接受他们那套布光法则,重点是他们相信有“标准答案”。
那我换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观看这照片的人是带着不同主观情绪在观看,因为有不同文化、性格、喜好,所以自然有人喜欢暗调,有人喜欢明调等等,那么自然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不存在某个法则满足所有人,也不需要;
布光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只要你满足基本要求,接下来就是摄影师的主观理解;我把布光分了四个层次,前三个是基本要求,最后一个是主观理解;
第一层:它是什么?
要让观看者知道它是什么,或大概是什么;
第二层:它是什么形状、体积感?
第三层:肌理材质
镜面、光滑、粗糙、透明
以上三层是对物的表象真实描述;
第四层:它传达的个性
静物是无生命为什么会有个性所谈呢?个性并不是由静物自己所萌生,而是通过人类所附加的,那么作为摄影师应该深入去理解此物,从最初的认知到形成主观意识(情感),最终把它呈现出来。
具体怎么去做呢?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体验、大脑消化、反思,再把想法写出来,最后去呈现;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