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课程教学形势政策论文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了解国家时事政策、了解当今国际形势的主要途径,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剖析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新媒体平台作为教学改革切入点,发挥新媒体资源和平台优势,提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新路径,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技术给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改革和创新,人们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很普遍。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把具有政治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的理论内容带进课堂,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而提升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一、新时期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不规范。独立学院是一种借助公办学校的资源和优势,由第三方资本投资办学的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的特殊性,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教学成果研究和教学经费投入方面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在对广西部分独立学院的思政课教学工作开展调研发现,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思政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水平相对低,思政教师配备方面远远达不到教育部的配备比,学校在安排《形势与政策》课中多以兼职聘用和兼课教师为主,在课程管理上存在排课课时不足、师资队伍不专业和授课内容混轮等问题。(二)课时保障不足,课程开设不到位。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开课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独立学院办学中为节约教学成本,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教学文件安排上虽然按照8个学分开设课程,可在实际授课中并不能根据文件要求授课,有的高校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完成作业等方式计算授课学时。据调查,在广西的9所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教学中,教学授课安排1-2次课较为普遍,剩余课时通过不同的形式抵充,学校对于该门课的教学安排基本都围绕应付各种检查为主,对于主动创新课堂形式、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考比较欠缺。(三)大班教学模式,教学时效性差。2015年9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要求,明确了思政教学课堂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人,推行中班教学,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1]。而在独立学院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中,基本都以大班级教学模式,一般为200-300人集中理论授课,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段,授课人数多,互动教学难以推进,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由于该课程课时安排少,授课内容具有时代性和政治性,为上好该课程需要教师备课涉足知识面广,有的学校在订购教材方面不统一等现状,致使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新媒体环境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授课模式的打破,教育的方式和技巧有待提升。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主流教学。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改变了人们对教学的认知和知识结构体系,学生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浏览更多的内容,更快速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他们的思想意识也极其容易受到新媒体传播思想的影响。新媒体时代需要教师能够结合互联网时事热点事件、网络新闻、动画视频材料进行授课,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关注点和辅助理解课程内容。(二)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教育的政治性引导难度加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接触的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只注重传统教育理论知识传输,还需要积极处理好各种新媒体中呈现的社会思潮、时政热点等内容的政治影响。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政治导向,引导学生认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意识,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舆论引导面临的严峻,师生媒介素养迫切需要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即时获取信息,各种鱼龙混杂、良荞不齐的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甚至充斥着别有用心的炒作和煽动性言论[2]。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思政教师在授课中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提升师生新媒介素养能力,主动学习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和网络技术处理,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需要教师对网络信息要有敏锐的研判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事热点问题,及时纠正错误的网络观点和舆论,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
三、运用新媒体创新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路径探索
(一)重视和提高任课教师的新媒体素养和使用新媒体平台的能力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创新设计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3]。作为新时代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自觉加强媒介素养学习,主动提升个人的媒介素养能力,授课中坚持理论授课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运用音像、视频、图片等新媒体教学载体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查阅大量的教学资料和新闻素材运用到教学中,借助近期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教学,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再者,可以通过新媒体的远程互动特性,建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与课程资深专家学者交流,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和成果分享,促进教学水平提升。(二)积极利用新媒体网络资源,丰富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新媒体时代下,形势与政策的教师要积极利用好新媒体网络平台获取授课需要大量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即时资源,将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融入教学中,凸显出授课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将能更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再者,利用好新媒体中网络视频,在课堂中播放专家学者讲座视频或教育宣传片,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更加生动的理解授课内容,让课堂授课活起来。(三)借助新媒体学习平台,拓展课程教学的延续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网络教学平台级普遍运用于教学,常见的有慕课、翻转课堂、学堂在线、微课等等,新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立体的学习和信息获取,实现了师生的实时互动交流。新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课堂集中授课外,我们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把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引入新媒体的学习平台中,让学生课后通过MOOC慕课、学习强国、易班优课等新媒体教学平台进一步学习,依托这些新媒体教学平台,让学习可以接触更为丰富和全面的课程资源,聆听专家学者的网课;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发表个人学习感受或言论观点,促进师生的交流与讨论;借助新媒体教育平台,学生课后主动浏览新闻和时事热点,把形势与政策课程融入日常生活,拓展课程教学的延续性。(四)发挥网络考核评价优势,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管理中,但由于长期以来各学校的重视度不够和学习考核方式的要求较低等因素,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是为了修学分而去学习,考核大多数以提交论文左右为主,学习的自主性比较差。近年来,类似于慕课学习,可以设置学生在学习中弹出答题,只有答题后才能进入下一章节学习,易班优课平台可以较好的实现网络考试功能等,发挥新媒体教学服务平台的考核优势,让学生通过平台学习中答题或学习结束后参加网络考试,只有考试合格才可以拿到学分,这必然促使更多的学生重视课程学习,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五)结合线上线下模式,创新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新媒体时代,积极拓展互联网线上平台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把形势与政策课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效果转化。一方面,线下以课堂理论讲课、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知识有了深入理解;其次,以线上平台学习、线上发布时事新闻、推送政策宣传等,促使学生主动了解时事政策内容,营造校园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再者,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自主完成调研实践报告等,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课程理解,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求知导刊杂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