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主义的开创者:荀子
这里“实用主义”可能和字面意思不一样,实用主义的意思是: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比如一个古代中国强盗,通常打起“替天行道”之类的大旗,但是为了达到这一伟光正的目标,首先要生存,这时候主要手段就是去抢劫,抢劫自然行为低劣,但是根据实用主义,这时候抢劫不仅是合法的,甚至也是伟光正的抢劫,还带有一股浩然正气。
在荀子的时代,孔子的思想已经渐趋过时,当时最主流的思想家是老子和墨子,荀子根据实用主义改造了儒家,并自认为是儒家正统,他鼓吹的一些主要思想,比如:各安其份、礼法无疑都很“实用”。在荀子的思想体系里面,“份”几乎是最重要的,荀子强调每个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份”来行动,这种带有浓厚奴隶色彩的思想,无疑很合统治者的胃口。荀子还鼓吹礼讲不通就应该使用武力解决问题,这无疑也很符合“时代需求”,比如荀子的学生李斯和韩非是法家,他们就干脆不讲“礼”,把礼法变成“法”,反正总有一些礼讲不通的人,于是直接靠“法”来解决问题,这种思想当然已经偏离了儒家正统,但荀子却认为自己才是儒家正统。
荀子的思想甚为低劣,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他没有孔子的名气,但因为其很“实用”,却颇有市场。荀子的思想可能比动物还要低级,动物起码吃饱了饭就不骚扰别人,荀子却祸害了一代代中国人。
荀子的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有广泛市场,成为中国人“劣根性”的主要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