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罗夫斯克电影漫游记

哈巴罗夫斯克是什么地方?很多人都不清楚。但生活在黑龙江边境的人很多都知道,在中国的黑瞎子岛对面,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那里伫立着远东曾经的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
哈巴在俄罗斯属于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在远东地区仅次于海参崴。总共60万的人口。这样的人口数可能在中国不值得一提,但是在远东,哈巴属于不可忽视的远东城市。
但不管是经济,政治,海参崴和俄罗斯欧洲部分都比哈巴受重视程度要多。所以哈巴依然是一个小城市,我也在这座小城市里,念完了自己本科的学业。
哈巴的电影院非常少,而且跟国内的电影院不一样,哈巴一个城市的电影院只有10几个,而且最大的电影院也就4个厅。在我见过的电影院中,Гигант的 большой зал是我见过最大的电影厅。可以容纳700余人。电影票是全市统一标价250卢布,大约核算人民币25-30块钱,早场的电影100卢布,算是非常便宜了。从去年九月开始,我在哈巴待了一年的时间,在电影院看了28部电影。在俄罗斯的主流影院гигант16部,最老的电影院совкино5部,离学校最近的хабаровск5部,其他商业院线2部。

在哈巴电影院很少,放艺术电影的电影院就更少了,Гигант和Совкино是唯二会放艺术电影的院线,两个电影院相隔100米不到。Гигант的观众讨论场基本放的都是艺术片,而Совкино虽然没有太多活动,但是有时也会放一些其余的艺术片,比如《痛苦与荣耀》《小家伙》。

虽然在Гигант电影院看的电影最多,但是不妨从全市最老的电影院Совкино开始讲起。Совкино建于1907年,中途改过几次名字,被商人买下,被日本士兵攻占过。并在1925年才正式改名为Совкино,这个电影院被哈巴人称为“活着的历史”,因为这个电影院已经存在超过一百年了,它是哈巴电影历史的代表建筑,至今依然在使用。而在斜对角,不到100米的Гигант电影院,起初建造的意义,是为Совкино树立竞争对手而存在的。


介绍一下Гигант,Гигант位于哈巴市中心最集中的商业街ул Муравьева амурская上,它建于1925年,刚开始建筑是苏联的行政办公地,二楼的большой зал大厅是用来做会议室,直到1931年才允许普通观众入内。Гигант的宣传也是最成熟的。在我们学校的宣传栏,每周都会换一次гигант的海报。这里面最具吸引力的,是每周周五晚上的观众讨论场。我曾经在这个活动中,看过《狂野生活》、《迦百农》、《瘦人》、《寄生虫》。

《瘦人》的观众场我完整听完了,这部讲述战后两位女性苦难的电影,由年轻导演 Кантемир Балагов指导。虽然那是一部十分压抑的电影,但是现场观众说的还是比较诙谐。本来上台有一位引领话题的人,我以为我们都需要听他讲话,但看起来还是观众的评价为主。不管是什么样的电影,艺术片还是商业片,观众们的分享交流才是最主要的。

Гигант还有一项很好的项目,大概名称是4K修复的老电影展。在俄罗斯时不时就会公映一些已经属于经典的老电影,比如说《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现代启示录》《异形》。众所周知,俄罗斯的电影都是俄语配音无字幕,但是以下修复电影公映,都是原声配俄语字幕,从配字幕就可以看得出,俄语在各语言中的冗余有多严重。(俄语句子过于长,需要不停地换字幕行)。但我在哈巴只看了一场,《猎鹿人》。

我在电影院看的28部电影里б只有四部是俄语原声电影,《圣诞树最后一部》《小家伙》《白乌鸦》《瘦人》。不过很遗憾这里面只有《圣诞树》和《瘦人》是俄罗斯电影。《小家伙》是哈萨导演拍摄的电影,《白乌鸦》则是一部纯正的英国电影(对电影中忠于原语言背景的选择表示崇高的敬意)。
既然讲到了原声和非原声的问题,俄罗斯的电影除了特殊需要加字幕的情况,基本上电影都是无字幕。非俄语电影也全部遵守该原则,身为一个外国人要看懂电影不太容易。在国内很多豆瓣影迷特别讨厌看国内配音。但到俄罗斯我才发现,至少在国内还可以选择配音和原声,而俄罗斯只有配音。如果像美国大片,配音的效果会好很多,但是涉及到比较小众一点的题材,简直可以说成是车祸现场。
俄罗斯的配音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是配音没有感情色彩。这一点非常致命,电影里人物都已经激动的快跳起来了,配音还平淡地在念着台词,总感觉自己在看赵又廷演戏一样。可能他们在配音时,觉得自己最主要的任务不是给人物注入情感,而是给观众翻译剧情的意思吧。第二点更让人难以接受,如果电影特别小众(电视剧常见),片方为了省钱连原声的消音都不做,直接用俄语把原版声音给覆盖上。比如《小偷家族》《方形》《小家伙》这些电影就是这样。刚来俄罗斯的时候,都不知道听到的是俄语,英语还是其他语种,看得人昏头转向的。

特别是《小家伙》这部电影,因为女主角是一个吉国的女工,所以电影中经常会飙几句吉尔吉斯斯坦语,然后电影就用俄语非常强硬地把原声给覆盖掉,而且这个俄语声音居然还是个男的......你要能请一个女配音也可以啊,而且还是一个十分冷淡的男配音的声音。从此处其实就能看出了,在俄罗斯,配音和字幕的作用是差不多的,配音是用来让人搞懂剧情的,其他的职能似乎没有那么重要。
在哈巴有很多电影院是不放幕后名单的,导演的名字出来后就直接掐掉了,这一点非常不好。比较好的地方是分级制度很清晰,“几岁以下禁止观看”都写得十分清楚。但是实际生活中,还得视影院的执行来观察,之前看《寂静之地》16+的电影,就有小孩混进来看。
很多新闻上都说俄罗斯的审查机构不亚于中国,比如像去年《盛夏》上映时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кирилл серебренников)在蹲局子,听说也是惹到了权力人士。还有《斯大林之死》在俄罗斯被限制放映,《感谢上帝》在俄罗斯被紧急下映,但是很快又重新上映。俄罗斯纵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所在的这个小城市里,对电影的开放度,中国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我可以在这里看到欧洲电影《瘦人》《痛苦与荣耀》《同义词》,可以看到拿了大奖的电影《寄生虫》《小偷家族》,也可以看到黑俄罗斯的电影《库尔斯克》《白乌鸦》。像《感谢上帝》批判宗教性侵的电影,在上了一天后紧急下映,但解决掉电影局的文件问题后,马上又继续上映了。
俄罗斯很少听说禁止上映某些电影,谢列布连尼科夫虽然是用U盘把电影送到的戛纳,但是这也没有影响电影在国内的放映。像萨金塞夫的电影,还有很多年轻导演都是有俄罗斯电影基金支持的。
所以不需要拿俄罗斯的电影市场和中国比较,即使整个远东只有一家IMAX厅,即使远东地区没有任何国际电影节,俄罗斯的烂片也很多,但是哈巴的观众们在观看电影时也有很多的选择权,并不像中国的电影可以没有理由地随时撤档,如果要硬和俄罗斯比较,中国的电影市场根本不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