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兵法:服装行业的转型之痛:活在过去,空想未来
王子兵法:服装行业的转型之痛:活在过去,空想未来

云南王子:服装行业的转型之痛:活在过去,空想未来
虽然衣食住行关乎每一个人,关乎每一个人的每一天,但是对行业以外的普通人来说,只要有衣穿,有合适得体的衣穿,服装业的好坏无关自己痛痒。
这两年,服装业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从生产到销售,日子不比其它行业好过,经济环境,互联网经济时代到来,产业转型,社会综合转型,这一切,都倒逼服装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同时进入悲喜交加、痛痒交集的时代。
这个令服装业分外纠结的年代,阵痛大于欢乐,但是希望却大于隐忧。
2019年的服装市场,已经在风雨交加、冰霜相逼的经济环境里捱过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表现平平的层面下,是业界波澜汹涌的忧虑。
2109年服装市场给人的感觉是四个字:增长乏力。
服装行业明显已经到了一个彷徨焦虑的十字路口,需要质变型的突破,期待快速的综合转型。然而在这个科技、文化、经济全方位面临复杂转型的时代,一个产业期待的安全转型,显然不么轻松。
当前的服装市场,困境与机会并存,痒与痛同在。发现并解决尖锐的问题,客观冷静面对目前的行业现状,寻找突破,走出困境,需要我们具备睿智的眼光、战略的思考、传统的突破、理念的升级。
梳理一下长期以来服装行业的积弊积痛,你会发现,今天的局面绝不是“阵痛”。
理想陈旧、转型艰难
面对目前服装行业的处境,很多人一定会不假思索的说服装行业的寒冬期来了,这是经济大环境、经济大环境、互联网商业冲击造成的。
但是,我要说的是,行业转型、企业转型、商业模式转型、市场营销体系转型,莫过于思想转型、理念转型最迫切!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在全球商业模式集体转型大背景下,在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谋求发展,仍旧没能突破传统思维桎梏与经验轨迹。
机会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很多中国企业的“基因”,这种“基因”不改变,转型很难。
推进转型升级, 首先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头脑应该实现转型升级,以现代化企业建设为明确主线、以品牌价值塑造为目标,以绿色生态人文为现实路径,以信息化数据化建设为重要手段,树立企业家和企业、品牌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产品研发的市场导向能力,产品营销和市场营销的时代感、专业性,全面提升技术、产品和管理服务的水平。
草莽经历、转型无计
服装行业遭遇今天的困境,固然有经济环境和时代变革的原因,但是说句“冒天下大之不韪”的话,也是自己“作的”。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整个社会还没有走出“物质贫乏”时代,那是,连原始的产能都十分低下。几乎所有的行业、所有产品都处于卖方市场,尤以食品、家居、服装等快消品行业为代表。很多城市,莫名其妙出现“抢购风”。服装业就是当初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时光过去了二三十年,仍旧没走出“过去的辉煌”。
在南方一带,服装厂和服装作坊快速兴起,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应运而生,在物质匮乏时代,在没有经验的消费者面前,对于几乎所有的服装产品来说,“质量”似乎是个陌生的名词,花色款式决定了一切。生产加工者随便给它起个名字就有了代号,那些读不懂、拼不到一块的洋文汉音“商标”名称更是遍地泛滥,连仿冒都省了。那时,市场饥饿,文化贫瘠的商业环境,萝卜快了不洗泥,出锅就上盘子。假冒伪劣大行其道,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尚未与世界接轨,服装行业好似法外之地;由于标准缺失,监管部门职责不清,不具备这方面执法行政的专业性、经验性,所以这个市场一直滥了几十年。
因而,一旦面临行业转型,那种无奈和束手无策就不足为奇了。
试想,几十年来,如果不是快时尚的兴起,如果不是大陆刮起“韩流风暴”,扳起指头数一数,你能找到几个叫得响的国产服装的民族品牌?
质量一般、创新缺乏
在整个服装销售市场低迷的普遍情况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超过同期整体销售、零售额的增长速度,有点逆势增长的味道;
整体服装销售市场服装衣着类商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厂家和商场门店频繁靠打折、促销“打鸡血”。
这种情况说明,在内地,首先是服装行业缺乏有价值的品牌,其次,就是互相抄袭,缺乏创新。另外,质量平平,每一类型的服装,只有极少品牌才能博得消费者信任。
当狂热的奢侈品服装消费在大陆突然降温,快时尚服装乘势而为,大展旗鼓。但是短短两年,快时尚的步伐也蹒跚起来,个中缘由是什么?——品牌,品质的缺位。
所有的营销模式、市场作秀都无法抵御品质缺位最终带来的颓势。服装品牌如何撬动市场?品质和创新首当其冲。快时尚领域的设计师品牌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