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1 崧songmont | 陈暄:女神其外,钢铁侠其内
她是明星建筑师,十上建筑创始人,主持设计过隋建国美术馆、愚公移山、UCCA艺术商店等著名公共空间;
她是室内设计师,为成龙、梅婷、冯小刚等设计过空间,也为普通民宅做过高难度改造;
她是艺术家,还可以做演讲、玩乐队、做衣服、设计家具……
一周工作70+小时以外,她还是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周末要带她去乡间捡树枝,自己拔草当休息。
她是陈暄,“跨界”和“斜杠”界的教科书。

工作中的陈暄:选材料配色
||||
有种说法——包的大小和安全感相关,那陈暄大概算安全感100分的人。采访当天,她随身带一只长方形大托特包,没拉链,清楚看得到里面的空荡——只有手机、眼镜、充电线。粉饼和口红还是为了活动特别准备的。

工作中的陈暄:保持自信和幽默感,感染每个人
“我前天在露天的工地呆了12个小时,不化妆不防晒,搭条毛巾穿着背心,你们要是看到了肯定不认我。”
作为国内的明星建筑师之一,陈暄在公众领域一直相当活跃,“营业”状态的她,长卷发配10cm高跟鞋,精致简洁,的确很难和工地上的“钢铁侠”联系在一起。

陈暄设计作品:ucca艺术品商店
也很难想到,在中央美院念书时,她组过THE KEY乐队,白天画图晚上排练,摇曳着长发唱摇滚。

曾经的乐队主唱:The key 演出现场
“设计永远是我的热情所在!但设计本身是服务业,没办法承载所有的表达;音乐和家具则是艺术,表达一个态度,爱买不买。
我把这些作为一个出口,不同项目承担的表达百分比不同,设计说不全的就在别的地方再说。旁线是支撑和灵感,都是设计这颗树上长出来的枝丫。”
于是陈暄的24小时注定要当48小时用。
和她的会面,赶上了经典的陈暄一日:早上6点半陪女儿吃早饭,处理手机上的工作;第一站去了施工现场;第二站去开会确定设计方案;第三站在工作室接受采访;第四站是晚上的圆桌聚餐。“如果我有机会在8点半陪女儿上床补觉,就很满意了,但这种时候不多。”

见陈暄的第一感觉,是她真正热爱且享受工作中的每一分钟,一旦投入就百分百专注,心无旁骛。
“我做设计,能投入100分,就不会只拿出来99分。”每一个和工作相关的数据细节都记忆清晰,可以同时做20个项目,但生活中记忆力可以一秒归零。

工作中的陈暄:颜色在她的手中像变魔术一样,不断给人惊喜
她在工作室选色,推翻了之前客户已经通过的方案,“我不怕麻烦,至少我要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知道自己的度在哪里。”
陈暄的客户中既有明星,也有普通人。有一个改造项目“冬至下午两点的阳光”,为六平米的厨房设计了模拟阳光投影,在冬至这一天会和真实阳光重合。“我会把客户都作为人来考虑,不是谈设计,是谈生活方式和情感流露,这一点上,几万预算和百万预算没什么不同。

陈暄作品:冬至下午两点的阳光
还有一个改造项目“冬至下午两点的阳光”,为六平米的厨房设计了模拟阳光投影,在冬至这一天会和真实阳光重合。“我会把客户都作为人来考虑,不是谈设计,是谈生活方式和情感流露,这一点上,几万预算和百万预算没什么不同。”
“我愿意去沟通。我很喜欢人,与人打交道。客户的原生家庭、目的、审美,都会在对方案的要求里体现出来……我喜欢去读这些要求背后的故事。”

陈暄的家具设计:本能系列
你怎么做到如此享受工作?
我最自豪的是永远保持不灭的热情。人很容易在不同阶段被不同事磨灭热情——金钱、人际甚至是你的家庭。但设计是我的主线,占据了90%的时间,这点不变,我就永远爱工作。
你的工作带来的最大乐趣是?
设计这个行业,几万预算和几百万预算都要知道怎么花。几万预算需要你足够了解便宜的材料,几百万需要你知道艺术、巴卡拉、如Philippe Starck的最新灯具……我大脑的黑匣子里什么都要有,买奢侈品和跟大爷聊天,都是工作的养分所在。
能分享你最重要的一次失败吗?它让你学到了什么?
我曾为歌华大厦设计了一个(看起来像)被炸过的方案,当时管委会都很喜欢,到最后花落别家,我当时就觉得“啊人生啊!”(笑)能接受失败我觉得也是一种成熟。但好在我的热情一直在,我还是会做一个被炸过的房子,等到更合适的机会,等它变成真实的存在。

在一个男性居多的行业里做一个女性建筑师,体验如何?
我的存在之所以特别,就是因为我感性。大学时候我去建院想画施工图,觉得自己应该锻炼成全套精通,他们根本不需要,说有成把的人画图,你的优势就是做方案天马行空。人不用样样都行,知道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突出自己的闪光点。我更愿意保持理性的感性,突出自己的差异性。
||||
老同学的记忆中,陈暄一直是个激情工作狂,“大家都觉得我会工作到停止呼吸。”所以她在婚姻和成为母亲之后的改变常令大家惊叹。

陈暄的先生是德国人,婚姻带来了第一次改变。“他让我觉得终于有一个人需要听他的了(笑)”
陈暄自嘲是个“不会踩刹车”的人,“他其实是我的刹车和锚。他会提醒我休息,帮我把生活控制得更好。他是那根绳子,知道要放你,到定点了再拉回来,让我知道哪里是家。”

陈暄和先生的人偶
陈暄的先生是前奥美广告亚洲区创意总监,引导了很多文化潮流,现在是一位自由创作者,脑洞仍时时让人惊叹,比如曾为某电商公司策划送月饼上月球的广告创意,连陈暄都大吃一惊。“他带给我其他看世界的新视角,我喜欢这个。”
陈暄曾想象过成为母亲对自己的改变,但女儿到来后,她仍然发现自己低估了这一切。
“我女儿让我柔软了很多也坚定了很多。没有她之前我都是看心情喜不喜欢去做事;现在想更多陪她,我就希望时间用得更有效率,也更看得到结果,目的性强了以后,我的事业反而在快速成长。”

在家中的陈暄:和女儿的宝贝猫咪一起
但同时,源自母性的“内疚感”,强大如陈暄也不可避免。被问及女儿是否适应母亲无处不在的工作状态,她难得地停顿了一下。

陈暄家人和朋友
“其实我真的有一个心结——我对她还是有一点内疚感。因为陪伴她的时间的确不够,她现在已经很清楚——再哭再闹妈妈也是要走要出差的。”
“我也是看着妈妈加班长大的,她永远最后一个来幼儿园接我。”陈暄是她家庭的第二代职业女性。小时候也有过不甘心,可是长大后意识到,是母亲给了自己“钢铁侠”的一面:
“我家里,灯泡坏了是我妈换的,不用等爸爸。我的状态也是这样的,不用等男人,有问题我都能解决。”

家里扩建,把占地方的下楼扶梯改成了滑竿,实用之外也是女儿的好玩具
“所以我也在强迫训练自己克服这种内疚,这会影响到孩子。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不是我抚养她长大,是一起长大。”
同时身为设计师、妻子和母亲,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陈暄用行动回答:把精力集中在设计和做决定上,把其他可以分离的事合理分派,保证工作效率。同时,她也接受打乱计划的不可预测,并视之为惊喜。
“我还是需要生活里有一些慌乱、忙乱和不可预测,那是我的本性所在。”陈暄笑着说。丈夫建议用严格算法来分配时间百分比,可这不够陈暄。
“我骨子里还是艺术家,需要(失控)……我能接受混乱也是一种美。”陈暄下了个总结。

陈暄的家中工作台:建筑设计手绘草图
你生活中最宁静的一刻是?
孩子睡着了,和先生两个人聊一下社会上发生的新事情和话题,总能激发新的灵感,他会带我去留意那些忽略了的新鲜事物。我和先生是朋友关系,这是让夫妻关系往前走的关键点。
你有什么解压的方式?
我在怀柔有一个农村院儿,七八年了,两三个礼拜有这么一天,我会在院子里拔一天草,让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考虑,就干体力活,从工作里解放出来。放松对于我,就是寻找一种不存在的美(笑)
||||
陈暄的十上建筑事务所,设计过大量的私人空间项目,因为“用自己的想法给其他人的人生创造一个他没有预知的可能,我挺享受这个的”。
每个人的家,都凝固了主人成长中的眷恋、个人情怀和述求,是对于安全感和幸福感的诠释。
陈暄自己的家也不例外。

陈暄的家:女儿在玩耍
她于婚后开始设计北四环边的这间公寓,两套打通,为了通透感推掉了13面墙,打开门,简直可以骑着自行车在房子里畅通无阻。“我是个没有秘密的人!”她大笑。
走在这个家中,每个角落都写着主人们的生活。因为和丈夫有30公分的身高差,家里的盥洗室专门设计了高低落差不同的面盆,但浴缸只有陈暄的尺寸,而料理台则只有先生的尺码。

“厨房是他的专属空间,高度、装备和布局都是他自己定,原则上我不被允许进厨房(笑)”
陈暄喜欢在家中摆放心仪的艺术品。达明•赫斯特的版画作品《蝴蝶》放在二手的长桌旁,杨福东的《人脸》也几经变迁,从钢琴上换到了走廊,下面是陈暄设计的“本能”系列条案。《揠苗助長》的“苗”就被女儿掰掉了……她并不喜欢家中过于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我享受混乱的叠加,产生很多新鲜的东西。”

陈暄的先生笑她是个侵略性很强的人,可以占满任何空间,所以她在家只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红色绒布帘子后,放置一张可以开合的西洋古董书桌,不超过一平方米大小,堆满了她的各种“黑匣子”。

“比如一个二手市场买的小板凳,我还觉得可以当枕头,还能做什么?没想好,我就放桌上天天看。我的随笔、速写本都要夹一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
“我的工作是创意型工作,对别人来说是破烂,但会让我产生灵感,要放进我脑中的黑匣子。”

Q:你怎么规划自己的衣帽间?
我有大概300双鞋,包就……数不清了,我有一面墙。我不反对断舍离,只是我自己没这个需要——很多人是物质特别丰富才要断舍离,可以清理大脑,但是我享受这种丰富层次带给我的灵感。

Q:有人说“包治百病”,是这样吗?
我不是因为不开心买包,我是很享受好的产品才买。创意、工艺、团队,还有品牌,承载了很多东西,多珍贵。你对包的认可也是别人对你作品的认可,为什么不?
Q:你的工作是设计空间,包就是最随身的空间,你怎么使用它?
我工作用的包里可以带很少东西,必带是工作用的大本子,我喜欢手写。最多再斜跨一个装饰用小包,手机和眼镜,别的没什么是必须带的。口红都可以不要。

Q:什么是你挑选一个包的标准?
多用途,好携带。我十分钟就可以收拾好行李,五天跑三个城市,就一个行李箱,再带一个随身软包,要可以完全压平,不占任何空间,可以日常也可以活动时当手包。大家都很奇怪:你哪里变出这么多东西来?其实空间和时间一样,根据自己的习惯合理规划,可以容纳的内容超乎想象。



-
stone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6 18: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