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义
记得小时候偶然碰到几本演义小说,秦英征西 ,英雄小八义,那些小英雄常常提到父辈的威风,所以记住了几个名子,秦琼,罗成,阮家三兄弟……很多年后才在水浒传中看到阮英的父叔,现在又隋唐演义中看到秦琼罗成众人。
英雄落泪——对一匹马都有那有样的深情,何况是人呢?何必是人呢?人心唯危啊。
单田芳讲述了一个简单的世界,还记得他的声情并茂,他一定是对他口中的人有感情的,极深的感情。
不知道人是不是都有点英雄情结,或者这英雄的举动在世人看来已如《鹿鼎记》中滑稽。
总之,义是儒家的。重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变得仪式化。你笑它僵板,它一本正经的壮烈。
我们仍旧会落泪。
我执的人,深情的人,都是孤独的人,他们的举动容易变得仪式化,在旁人看来的仪式化。比如数梅花的阿飞。刻木人的李寻欢。
历朝的演义以及金庸都是儒家的,至少一直在讲义;即使是古龙,也是讲义。古龙虽然是西方化的,个人化的,诗意的,很多人更喜欢的,但是他仍旧在讲义。他未免天真了,我也未免天真了。
这个义到底是天性还是教化来的?
难怪“越是禁忌的东西越有魅力”。日常化,格式化越严重,人就越失去本真,越木偶化。
可是,这情与义到底是本真,还是已经被程式化了的?
但是仍旧喜欢光风霁月之人,而厌恶那些“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的小人。如果情与义是一种自带的光环,那“长安月下一壶清酒一树桃花”则是一首私人诗了。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还是苏轼想得开。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