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之前这个习惯一定要改
“我不行”
这是很多人在面对自己未知的事物或者挑战之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还未开始,就已否定自己了。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认定自己可以做某些事,不能做某些事呢?
想要甜甜的恋爱,又觉得自己丑,不可能获得的;
想要追求高工资的工作,又觉得自己能力不行配不上;
想要去旅行,又觉得自己必须要有很多钱;
想要学画画,又觉得自己没天赋;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种自我设限,总喜欢一面向往自己设定的美好愿景,又一面为自己制造内心的恶魔,拽着自己前行。
遇到困难还没拼尽全力就认为自己不行,把自己圈定在一个圈里,终身再也不碰,因为就一次没做好。
当你用一个圈框住自己,也就框住了自己的未来,框住了无限可能。
渐渐地人生就被套上各种枷锁,被自己禁锢在圈里,变得无趣,人生也就黯淡了。
那怎么改变自我设限呢?
我们要知道,自我设限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保护,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会先考虑失败,如果失败了则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定,所以我们就会运用自我设限的方法来改变失败的原因,从能力差转变到缺乏努力或者不够自信等因素。
比如高中生小黄表示自己不敢努力学习,为什么呢?怕努力也学不好,别人会笑话ta,索性就不努力,这样失败了就可以说服自己,是因为自己没努力,而不是智商低。但事实上,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是不会管你学的怎么样的。
这就像小时候父母总说你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然后这观念加深了,遇到一个事没做好,就感觉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后来形成恶性循环,面对高薪工作不敢挑战,面对心爱的人不敢追求,经历过一次失败,就觉得行不通,再也不尝试。
这样我们就像心里学家做的跳蚤实验,给自己设定高度,限制自己,就算没有天花板,你也不敢跳跃,只能爬行。
所以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要有这几种心态:
第一点:保持好奇,敢于尝试
就是承认自己无知,去探索,像孩子一样对什么都感兴趣,这个摸摸那个试试,不去分辨自己做不做的到,而是不断去尝试,不断学习与进步。
第二点:提升认知
自我设限有种根源是对未知的恐惧感,会主观放大自己的焦虑感,所以你需要不断补充学习,提升自己的对未知的事物了解,会减少恐惧感。
第三点:强化成功经验,增强自信
当你对一件事发虚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以往对没做过的事并成功的经历,安慰自己,以前也成功过,这次也可以的,不断给自己信心,认可自己。
第四点:借助环境的影响
当你习惯自我设限给自己找借口的时候,你可以在一个不得不做的环境里去克服这种恐惧感,逼迫自己去做,也可以与那些很少自我设限的人交往,在同伴的影响下,慢慢锻炼自己的勇气。
当你开始这样做了,你会发现,做让你感到害怕的事情,也不过如此。
所以努力去追求就是了,人生只有一次莫要追悔从前,别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当时自己的可笑。
最后自我设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所以也不要太焦虑自己对自己的限定,而是应该清楚该如何克服心里的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