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移民观察:欧洲最难入籍的国家,名人与富豪的乐园
4000字 | 12分钟阅读时间
本文首发自移民观察(id:yiminguancha)
1

瑞士地处欧洲中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它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梦想之地:低税收高福利,风景秀丽,小国寡民,与世无争。
瑞士几乎是最知名的永久中立国,它远离国际政治舞台,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甚至08年前都不是申根区国家,现在的瑞士也不属于欧盟或欧洲经济区国家。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它的官方语言有四种:德语(65.6%国民使用),法语(22.8%),意大利语(8.4%)与列托罗曼语(0.6%),还有18.7%的居民使用其它语言。
以移民而论,作为非移民国,瑞士开放又封闭,它有着世界上最高的常住外国人比例(20%左右),但每年能够入籍瑞士的新移民并不太多。无论是通过工作签证,投资签证,还是婚姻移居瑞士,都比去其它国家要困难地多。
而且它有着全世界最为冗长,复杂的入籍程序。
有关瑞士人的开放与封闭,在当地工作过一年半的网友BYVoid有过一段贴切的描述:

瑞士在普通人面前摆足了架子,但对待知名艺术家,运动员,或是超级富豪,它又通过退休签证,“财政贡献”纳税移民等方式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政策。
2
瑞士的长期居留签证分为两种:一种是B类居留签证,一般有效期一到两年,需要定时续签。
另一种是C类居留签证,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瑞士永居绿卡,5年一更新。
除了以亲属关系移民与难民庇护之外,想要获得瑞士B类签证,大约可以有四种方式:工作签证,退休签证,投资签证与富豪们偏爱的以纳税居民移民。
无论哪种B类居留签证,海外人士持有并在瑞士居留满10年后(原则上需要每年呆满180天以上),才可以申请C类签证。在这期间,更换工作,投资失败,离开瑞士时间过长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每年签证的续签。
而且持有B签时,外国人是无法享受到大多数瑞士福利的,只有到持有C签绿卡时,海外人士才能真正做到像瑞士人一样自由的生活在这个国度,比如说无限制地购买房产,自由迁徙,创业与失业,购买武器等等。
在瑞士住满10年(每年原则上生活于瑞士不低于180天,8岁到18岁之间在瑞士生活年数按双倍计算),且获得C签后,你才有了资格申请瑞士国籍。而如果想要入籍瑞士,这其中的过程可能是全世界最繁琐与折磨人地。
大概来说,对于大多数的国家,移民审查过程由移民局全权决定。但是,作为一个由26个自治州(canton)与2222个独立市镇组成的松散联邦,瑞士的行政权利高度分散,具体到移民上,它的移民程序通常极为复杂,并且包含了多重政府审查。
一个人申请入籍,需要通过联邦,州,市镇社区三个层面依次审核通过才能完成。
入籍申请提交后,联邦联邦移民局会系统审查申请人是否已很好地融入瑞士社会、是否熟悉瑞士的风俗习惯、是否遵纪守法等等,且确定申请人不会对瑞士境内外安全造成威胁。
在入籍調查阶段,移民部门会派专人到申请者居住的社区甚至楼层,了解申请者的为人、文明程度和邻里关系等。审查官一般在大方向上会查验申请人有否遵守瑞士的法律、是否至少掌握一种官方語言、是否适应瑞士当地的生活方式等,具体到小细节上,甚至会包括要学会晚上10点以后是否大声说话,放水冲抽水馬桶等等奇怪的小细节。
侥幸获得联邦批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你还要去征得所在州,市镇乃至小区的批准才可获得护照。各州和市镇都有自身额外的居住要求,申请人必须满足这些要求,被社区和州规划局同意并接纳才能获得护照。各个地区的入籍标准各不相同,很多细节甚至比之联邦更加严苛,比如,对居住年限的要求会因地区而异:在弗里堡州,申请人必须在州內生活3年;在下瓦尔登州,则必须住满12年。此外,申请人还需要通过各种文化,语言测试,对申请人的经济能力也有所要求。
通过了州政府的标准后,各个地区,市镇的审查则会更加琐碎,千奇百怪。在不同的社区之间,入籍程序会有所区别:譬如有些社区会要求申请者接受口头或书面的入籍测试,而在其他社区,某位申请者最终能否入籍,或许会在当地的公共集会上由所有在场居民做出决定。而入籍申请审批时间的长短同样在不同的州之间有很大差异。
2017年,瑞士画报有一篇新闻被作为轶事被多国媒体转载,在瑞士出生并且一直在当地生活了25年的土耳其裔居民伊尔马斯申请入籍瑞士,她能熟练说瑞士德语,满分通过语言笔试考试,在其它国家,这位女士这样的条件应该是轻松入籍了。
可是在瑞士,经过两轮面试,100多个问题后,伊尔马斯依旧被市政府的地方顾问评审团以20:12的票数拒绝入籍,评审团认为她在3个问题的回答上不尽如人意:伊尔马斯缺乏对环保的了解,对市政回收系统一无所知,比如废油如何回收;并且她除了大型连锁超市外说不出任何一家商铺名字;此外像瑞士棒球,瑞士摔跤她都不了解。
媒体曝出来,这个评审团提出的问题还包括“你喜欢远足吗”,“你更喜欢去日内瓦,还是日内瓦湖周边地区”,“你做那些健身运动?”等等。
想象一下面对这样天马行空的评审团,申请入籍瑞士会是怎样的一种折磨。
正是出于对冗长,复杂入籍程序的厌倦,许多外国人都情愿持有绿卡而不是申请护照。到2018年底,瑞士共有208万1169名外国人合法居住,这其中,大约有90来万人符合入籍条件,但常住外国人里每年申请当地护照的只有2,3万人,比例略高于2%。
2018年,共有44141人获得瑞士国籍,数据保持平稳,比18年少了4.2%,移民主要来源于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法国与科索沃。2018年移民局收到的移民申请只有20621份,比17年减少了12%。

即使表现良好,运气也不错,被核准入籍,也还要面临高昂的入籍费用,比如说在苏黎世州入瑞士籍需要缴纳10万瑞士法郎的费用,相当于70万人民币。
3
接下来,我们聊聊几种主流的移民瑞士方式:婚姻,工作,投资,退休与富豪移民。
第一种婚姻移民,著名的例子就是演员斯琴高娃。
即使是婚姻移民,瑞士的入籍政策也同样非常严格,公民法规定,结婚3年,在瑞士连续居住5年以上(这5年必须包括提出申请前一年)才可以申请入籍;如果是在境外生活,需要婚后7年以上才可以申请。
而且,瑞士的入籍程序,需要丈夫书面同意妻子才可以入籍,一旦离婚且没有孩子,非瑞士籍的一方会被终止居留许可,除非能够很快找到工作或其它形式的居留方式,他/她就一定要回国。
要知道,在20年前,瑞士国籍法严苛到即使是瑞士女性,如果嫁给外国人也会自动失去瑞士国籍的程度。
所以,假结婚的那些方式,在瑞士很难行得通。
第二种,工作移民,雇主提供一份工作邀约,申请人凭此申请B类签证在瑞士工作生活,10年后再申请绿卡与护照。2018年新住到瑞士的43795名非欧盟人士中,18%是通过工作移居。
瑞士政府一直热衷于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对雇佣非瑞士人士,特别是非欧盟国籍者,要求非常严苛。与其它国家一样,雇主想为一个中国人申请工作居留,必须证明这份工作无法招到合适的瑞士或欧盟居民,且海外申请人在某方面特别出色,拥有不可替代的工作能力。
每年联邦政府分配给每个州固定的工作居留指标(一共4500个),指标用完后即使满足条件也没可能再申请到工作居留。此外,瑞士的工作居留证每年一更新,更换雇主也需要重新申请工作居留证。
目前而言,获得工作居留许可的非欧盟成员国人从事的大多是艺术家,计算机工程师,与高山牧场的牧民等职业。而在其它工作方面,非欧盟公民申请居留签证的难度会成倍增加。
第三种:退休移民,年龄超过55周岁且经济独立(金额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一般需要有至少40万瑞士法郎以上的资产证明),可以在瑞士申请居留。
持有这类签证者,可以携带配偶与18岁以下的孩子一同在瑞士生活。但与其它国家类似签证不同的一点在于,退休签证与其它B类签证一样,要求持有人必须保证一年的大部分时间(也就是每年呆够180天以上)生活在瑞士且在当地纳税,举个例子,有人一年大多数时间呆在国内,只去瑞士度假一两个月是无法像希腊,西班牙的类似政策一样维持退休签证的。
瑞士退休签证的审查对知名艺术家,运动员非常偏好,许多人凭此拿到瑞士身份,而对于一般普通人,就必须要有足够材料证明与瑞士有过关联,比如说有当地朋友或亲属,曾在瑞士居住过,旅游过,有工作关联等等,才能通过审查。
第四类,投资签证:在瑞士设立一个有办事处的公司。申请这类签证,必须在选定的州向一个小型或中型公司投资50万瑞郎以上资金,这些资金,不能投入在当地银行,基金,股份之上,而是必须有足够证据证明投入资金能为所在地区创造经济增值,同时必须提供就业机会。如果是投资高科技产业,一般商业较发达的州要求是投资到100万瑞郎且创造一定数量就业岗位。
瑞士还有一种每年每州固定配额的外国企业家签证,这种签证可以是个体从业者或在瑞士成立一个个体公司,没有明确的投资额要求,但必须为该地区的经济带来收益,至少雇佣一名全职瑞士人,且 企业每年盈利不能少于20万瑞郎。
4
最后一类,以财政贡献纳税方式进入瑞士,财政贡献纳税,主要指的是包干纳税(Lump-sum taxation),这是独属于大资本家的一种移民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瑞士政府允许不在瑞士工作却愿意成为瑞士纳税居民的外国人,每年向瑞士税务机关缴纳不低于40万瑞士法郎(270万人民币,对欧盟护照持有者的要求是20万瑞士法郎以上)的税额,来换取瑞士居留签证。与其它B签一样,持有这类居留签证10年后并满足其它条件可以申请瑞士C签,获得永居乃至护照。
作为一个旅游国家,瑞士设立这种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给在国内长期逗留的外国富豪征税。
19世纪中叶,那时瑞士在欧洲人眼里还只是一个有着不错风景的贫穷农业国,不少英国,德国贵族在日内瓦湖畔长期逗留,当时他们被认为在享用瑞士资源的同时,却没有做出任何贡献。
瑞士政府尝试对这些外国富豪征税,却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在当时各国之间税收信息很不流畅,无法具体评估这些外国人的生意规模,税基。1862年瑞士西部的沃州取巧地创立了以富人在瑞士的消费作为基础税基推算收入的征税方式。
到了20世纪,财政贡献纳税逐渐风靡整个瑞士,它的主要特征是以富人的总消费额而不是总收入或总资产作为税基征税。最开始,这一制度只是为了向外国富豪征收税收,让其合法居住于当地,为瑞士做出贡献。但在一百多年的实践后,它逐渐成为了富豪移民瑞士的主要理由与进入瑞士的重要渠道。
仅仅2016年一年,就共有5046人通过lump-sum税收制度缴纳了超过7.67亿瑞士法郎的税收。
对于富豪来说,这一制度有两点优势:
一方面是税收上的优势,当代社会许多国家都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瑞士的税收处于全球中游水平,对于许多富人来说,在瑞士征税相比在其所在国征税要优惠的多。

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财政贡献在瑞士纳税可以选择按总消费确定税基而非按全球所得进行纳税。对于超级富豪来说,很明显,按照全球所得缴纳的税额会远高于按照其总消费纳税,而且这样一来在瑞士缴税个人可以隐瞒其全球所得与总财富,而只需要披露其总消费。
另一方面,是移民角度的考虑,与其它移民方式不同,财政贡献纳税的程序只有两步:首先获得瑞士税务机关的预先裁定,也就是对个人税基的确认,再次州政府的启动批准程序,进行裁定。
这种移民方式,州政府对税务和移民程序有着决定性的话语权,联邦政府基本是履行程序性的批准,基于州政府的这一决定性批准权利,能否获得瑞士居民许可也最有确定性。
这一渠道,给予了外国富豪几乎超国民待遇,自然成为了许多富商移居瑞士的重要理由,但在最近几年,瑞士许多州也因为普通民众的推动,陆续立法在州内拒绝包干纳税制度的施行。
欢迎关注微信号"移民观察",后台回复爱尔兰,安道尔,澳大利亚,奥地利,巴哈马,伯利兹,德国,格林纳达,哥斯达黎加,荷兰,护照,几内亚比绍,马耳他,马来西亚,美国,摩纳哥,墨西哥,欧洲,葡萄牙,瑞典,塞浦路斯,圣基茨,斯里兰卡,土耳其,瓦努阿图,西班牙,希腊,香港,新西兰,中美洲与加勒比海,获得客观,真实,深度的独立移民观察与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