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故事(之四)
生命里曾經有兩個階段迷戀威格(StefanZweig)一一猶太裔奧地利中短篇小說巨匠,托馬斯.曼之後的第二位被閱讀最多的德語作家。最先是上中學的時候,因為茨威格小說的心理分析和敘述方式,恰恰讓青春期的我借以建立一個與現實隔絕的屬於自己的獨立的想像世界。第二個階段是決定要奔赴德國念書,那時候的茨威格于我是語言修辭的大師……等到我真的通曉了德語,並且開始業餘時間翻譯德語文學的時候,我卻着迷於當作家而遠遠的離開了茨威格……蘇黎世電影節,儘管不是戛納不是柏林,應個景也是朝九晚五的調節。但是我看到上映的影片有巜黎明之前一一茨威格在美國》,一種強烈的激動湧上心頭,半個夜裡,輾轉難眠。這是德國、法國、奧地利合拍的一部影片,寫實茨威格在二戰期間在美洲大陸的日子。一個以語言生命的作家流落在異國他鄉,就有着比別人更多的悲哀。讓我感動的,是猶太人茨威格超人的理智:記者招待會拚命的被引導評擊納粹德國時他說"我不能說我反對德國,因為我不能反對任何一個種族"。反戰的茨威格在盟軍乘勝反擊的時候,在巴西的熱帶雨林里流沮"他們轟炸了柏林,我不能想,我不能聽,我不能知道……"看到他為了收集寫作素材在巴西四處游走的一天,當地組織的秋五音不全地演奏他家鄉的音樂巜維也納圓舞曲》的時候,我實在忍不住掩面痛哭⋯⋯茨威格終於沒有堅持下來,在1942年的初春,他和妻子安静地结束了生命"我在这异国他乡的流浪中累了⋯⋯我的家乡欧洲陨落了……我太性急了,不能和你们一起看到明天的东方⋯⋯"一部电影,交叉着说五种语言巜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英语》;卓越超群的摄影技巧;话剧的舞台效应和语言艺术;丰厚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今天,我有满满的收获。


来自 豆瓣App
-
草根画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7 20: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