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藤子·F·不二雄的《异色短篇集》感想: 主要是七八十年代的短篇作品,限于篇幅,有些故事没能充分展开,有时戛然而止,感觉余韵不足,但依然可以看到作者关心的各种命题和所做的思考。 1、社会问题:土地、人口、粮食,也涉及到一些女性地位、60年代的学生运动、战争、核爆等。比起《哆啦A梦》更为现实也更为残酷地去呈现这些问题。 2、对庞大时空里偶然性的兴趣, 尤其是《一千年后的再会》,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它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对于人生多重可能性的想象,譬如在某个时间点做出不同选择的话会怎样,有许多篇里都出现了多个自我,最突出的就是平行宇宙同学会。并且多个自我其实又意味着人内心的各种隐秘欲望,不少篇章是对这些欲望的描绘。 3、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如《牛头族的食桌》(当然这篇还涉及意识形态洗脑的问题)。手塚的短篇里也曾有这类主题的戏谑(譬如结核菌也只是想活下去,但因为对人类不利而被判定有害)。这种反思的扩大化就是从外太空视角,或说文明尚未建立起来的史前视角,来审视人类这种生物。(譬如生物观察角度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篇原作只是文字,由他人绘制漫画,稍显乏味,好的地方在于它没有仅仅停留在颂扬爱这一人类理性中不可思议的特殊形态,也提出疑问:它到底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会风化变质的。《轻轻松松去杀人》一篇虽然故事看起来有些不连贯,想讲的东西也不足够清晰,但还是质疑了人类一些观念形成的天然合理性,只是立场比较模糊。)跟手塚类似,都把活下去视作人类或说生物的本能。 4、正义的异化。如《我的儿子是超人》中,当正义如孩童般片面、单纯、主观,它反而可能变成一种恶。《超级无敌·究极超人》那篇也是同样的主题。 5、信仰的倒塌。《奇迹创造者》那篇讲述了现代人总是为所有的事寻找理性的解释,连奇迹也无法再使他们相信神的存在。《不知为何总觉得》有点类似,但涉及的问题更多:存在即感知(对实在的叩问)、上帝决定与人的自由意志(对神的怀疑)、都市上班族的机械感与孤寂、核爆的阴影。 6、对童年的缅怀。越是去描绘成人世界的苦闷,越是发现哆啦A梦、Q太郎这些角色的创作是作者的温柔。如果哆啦A梦在大雄长大后去看他,一定也会跟Q太郎一样,感到无人陪伴的孤寂吧。大人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会重新拥有孩童的梦想与勇气,童年就是降落后回不去的天空。《光阴》里也讲到成年后的日子以加速度飞逝。孩童世界的自足,仿佛另一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