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 | 孤独而自由的灵魂在荒野上灿烂地生活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娟也说自己把种地这种事加以文学想象,所以极为向往。
理想中的田园,是一块土地,一栋房子,有菜地,有果树,几头牲畜,一条看门狗。这种真正与大地相关的生活是充满希冀的,它安稳长久,它就在那里,仿佛触手可及。
这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然而,在遥远的北疆,在乌伦古河南岸,在荒芜的戈壁与沙漠中,有一片向日葵地,在孤独而灿烂地生长盛开。
这片向日葵地是李娟的妈妈承包的一片地,经历了鹅喉羚的啃食,播下第四遍种子最终才生长出来的,一片金灿灿,亮堂堂。
这片地旱情严重,灌溉时节,得要日夜看守以免水源被抢;野物猖獗,直面荒野,最先遭鹅喉羚无情糟蹋。
春天过去,万亩耕地仍旧空空荡荡,直到七月,情形才好转。第四茬种子蓬勃出芽。
整个夏天,天气又干又热。李娟妈妈赤身扛着铁锹穿行在葵花地,晒得一身黝黑。是她的耐心与希望,浇灌出了金黄的向日葵。
葵花一天天抽枝发叶,渐渐旺壮,花盘金光四射,突然间,大地流淌着金色。
李娟说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向日葵远不止花开时节壮美的样子,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
是李娟在等待,等待妈妈归来,
是妈妈在等待,等待李娟回家,
是外婆在等待,等待一家团聚,等待重回故土。
在等待的时候,她们还忍受着。
忍受着单调的生活,繁重的劳动,严重的旱情,缺钱的困境。
而离别是贯穿始终的,李娟离别过妈妈与外婆,外婆又离别了她们。
稻草看似轻飘飘,一根根压在心口却好似千斤重,向日葵花迎着太阳开得娇艳,背光处的阴影却是李娟自己要独自承受的孤寂。
就好比,李娟说自己一直有一个梦,过真正与大地相关的生活,哪怕后来去到城市,仍念念不忘这个计划。然而事实是,李娟独自去向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离那座屋院越来越远,梦只怕是永远也无法实现。不曾畏惧生活改变与动荡的李娟,也只能选择安心地离别,而不能留下不能等待不能圆满。
就好比,李娟一直在离开妈妈,抛弃她独自生活。她能够想象当妈妈走在无边的葵花地里时,身后拖曳的影子黑暗幽长,仿佛是全世界最疲惫的人。
就好比,李娟只能送别外婆,永远的。却再也不能给外婆提供更好的生活,哪怕是多陪陪她,哪怕是带她回一次故乡。
她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仅有的力量只够用来掩饰懦弱,最大的坚强是继续不露声色地生活在家人中间。
荒野生活,伙食从简,其他一切更是将就。
话虽如此,李娟妈妈却不愿真的将就。她把整个家都搬进了荒野中。包括鸡和兔子,两只名叫丑丑和赛虎的小狗,还特意添置了鸭子。
地窝子住起来不舒心,李娟妈妈便执意斥巨资两千块买了蒙古包住着,桌椅标配,工具齐全。日子过得体面。
鸡飞狗跳的生活,在葵花地是热闹的,是有生机活力的。这些轻松愉悦,能让人暂时忘却活在这世上的辛劳,各种新生的事物稍稍抵消了那些苦难生活的悲哀。
在葵花地的生活是短暂的,可它偏偏又是永恒的存在。它产生的财富滋养这李娟和家人们的命运,这里的美景纠缠着她们的命运,与这里有关的一切,将与李娟们漫长的余生息息相关。
现下,它还转述成文字,发散着自己的魅力,带领读者们去领略荒漠农家生活,去欣赏金色的丰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