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最美人间四月天 | 我的清明杭州行
大概第一次了解江南是从小时候背的古诗词里来的吧。
这些经典诗词里讲到山色空蒙的江南雨季、风恬浪静阳光洒满江面的场景、与天际线相接无穷尽的碧绿莲叶......
每当读它们的时候,这些意像在我小的脑袋里便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后来看国画,看到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中的场景在一瞬间便与读过的诗词对应了起来。也许这就是我迷恋江南山水,甚至堪称一种私人情结的源头所在吧。
一直以来,想去一次杭州,对于这座与成都同样处于北纬30度的城市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好奇心。也想如古诗人般纵情于这碧水青山间,圆了自己的江南梦。
在今年清明节之前,我提前一个月定好了这次行程,并在出发前10多天买了往返成都的机票。接下来就是定行程的环节,我一直认为城市游3-5天的时间长度便合适,对于这次杭州之行我是这样计划的:


DAY1(小范围活动):上满觉陇(民宿)- 杨梅岭 - 九溪烟树 - 钱塘江(浙大之江校区外) - 六和塔 - 虎跑路
DAY2(环西湖):太子湾公园 - 苏东坡纪念馆 - 苏堤 - 曲院荷风 - 岳王庙 - 西泠印社 - 白堤 - 湖滨路 - 清河坊
DAY3 (探访龙井村):上满觉陇 - 龙井村 - 中国茶博物馆 - 返蓉
关于这次行程安排:真正去到这个地方之后才发现,其实整个西湖景区真的很大很大。这种感受可能跟我不喜欢快速打卡刷景点的旅行方式有关系。所以,3天对于杭州来说,可能喜欢深度感受一个地方的朋友会觉得时间很短。这次有很多地方都没有时间安排上,例如心心念念的云溪竹径以及它周边的那棵网红树都没有去看看,还有大名鼎鼎的佛教圣地杭州灵隐寺也没有时间去,甚至连西湖的标志性建筑“雷峰塔”,都只是在出租车上匆匆瞥了几眼。不过,以后还会来杭州很多次的,就慢慢来吧。
因为我这次是独自旅行,在吃的方面没有太讲究,基本上都是能填饱肚子就可以。所以,期待从这篇游记里获取觅食情报的朋友可以选择性阅读下去啦。
下面开始游记正片咯:
DAY1:
今年的清明节那几天,天气特别的热,下了飞机赶紧找到机场大巴售票处,买了去武林门的票。武林门在西湖的正北边,在机场大巴所有线路里这条线路最靠近我订的民宿的方向(其他线路都是去什么火车站或其他杭州周边县市的)。心想着能在中途找个合适的地点下车,然后打个车去民宿就行。结果在大巴站台排起长队等了很久大巴都迟迟不肯现身。因为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果断放弃搭乘大巴,转而打了一辆出租车奔向城里。
后来遇到节假日例行堵车,一路看到很多大巴都被堵得动弹不得,小型车辆还好,相对来说移动速度要快不少,真是庆幸刚刚明智的选择。不过剧情不总是这么顺利,等到过了钱塘江,快到虎跑路的时候,路况变得越来越糟糕。热心的司机大哥建议我下车步行前往民宿,说最多走15分钟就到,于是我拖着行李伴着马路中央滚滚车流走了快半个小时才最终找到住处,而且这一段还是上坡路,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了。

这次的落脚点是杭州山舍民宿,环境很棒服务用心,超级推荐的一家。

入住安顿好之后,冲了个凉将刚刚拖着行李爬坡的疲倦和汗水洗尽,感觉浑身都放松了。

民宿的工作人员送的水果,旁边还有贴心小纸条一张~口干舌燥的我忍不住大快朵颐起来,拍摄这张照片之前已经吃了很多颗了,哈哈哈。
洗完澡,换了一身衣服就出门了~上满觉陇这个地方是真的清静,刚刚拖着行李一路奔袭而来,路上车马滚滚人潮涌动,到了上满觉陇人群瞬间少了大半,只剩下午的阳光懒懒地晒在刚刚清洁过后皮肤上,山间林密处偶尔还会传来一声悠悠的鸟鸣。

通往杨梅岭的道路,车辆很少,连徒步的游客都是稀有生物。阳光透过树间缝隙投射到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静谧的气氛感染着我,连心跳都变得慢了下来。自从工作这些年以来,已经很少有机会体会这样平静的心情了,这次到杭州也是想把生活的节奏调节得慢一点。希望以后的自己能走得更稳更舒适

杭州这边的山和成都的不一样,山上生长的树木要更高大一些,不像成都这边,拿龙泉山脉举例,山上植被多为亚热带灌木林,树木矮小缺乏形态上的美感。反观杭州这边,很多大树有抱腰粗,而且又高又茂密。因此在远处观山的时候,总能看到这样一种像是披了一张厚厚的绿色毛毯一般的山头。正因为如此,行走其间方能呼吸到更加纯净富含氧分的空气。据说,西湖背后的群山日夜吐纳的含氧量是中国所有城市市域内森林里最高的。

步行不久便到了杨梅岭,就是一个小村子,开了不少民宿。村庄三面环山,处在一个半山腰的山谷里,两边山坡的茶园连成一片,远处看去有些小壮观。这应该是我第二次到访茶园了,上一次是在四川雅安的蒙顶山买蒙顶茶的时候。我认为茶园相较于其他农作物种植园,有更多的观赏性,一排一排顺着山势布局兼具了自然景观上的气势和浓浓的古典山水画里的意趣。题外话:这张照片里的黑瓦的形态与远处的茶园竟有那么几分神似,这让我驻足许久。

不知道这几位是当地茶农,还是体验采茶炒茶的游客,一人顶着一顶斗笠,拎着一个竹篓穿梭在茶园里的样子还真像那么回事儿!想想能返璞归真到乡下体验一把当茶农的生活真是不错。我们总有那么多抛弃不掉的身份,对此我们大多数人似乎不能做过多的选择,那就暂时扔掉所有身份,做一回真正想做的自己也好。

可以肯定,这位是真当地茶农,一个人在园子默默地辛苦劳动。阳光透过山峰之间正好洒落在这片茶园里,将茶农阿姨变成了画面里的焦点。

漫步两山之间,听溪流潺潺,枫叶随威风轻轻摇晃,而此刻的温度也恰到好处。

听说,秋天的九溪烟树是最美的。我不知道那样的美该有多惊世骇俗,而时值初春,我眼里的景致仍然不可谓之云云尔。有人拿它跟九寨沟相比,我想这样的对比实在是荒唐,川西高原雄浑瑰丽的地貌特征与内地精致玲珑的山水风景本就不是一类。

路过一家茶园,有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下午的光线明媚照在他们身上便是一幅很治愈的画面。

路过一面白墙,白墙前开出一株山茶花。真正认识到山茶花的美,还是在电影《石榴坂上的复仇》里,日本德川幕府末代家老井伊直弼赴死前站在落雪屋檐下,院子角落里开了一株傲雪绽放的山茶花,镜头给了它长达几秒的特写,姿态万千非常动人。从那以后就爱上了山茶花,干练的枝干,如画家的优美笔触,正红色的花瓣是如此诱惑。走到哪里遇上山茶花,都会拍下它们的样子。过了杨梅岭,继续沿着山路往西南方向的山地前行,不多久就到了象鼻峰。这一路都有一条小溪伴随在山路右边。溪水清澈,不少人在溪水里淌水嬉闹。

沿着钱塘江边往六和塔走,路的右边是宽阔的、静静流淌的钱塘江,路的左边是园内郁郁葱葱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下午的阳光驱走了从冬天遗留下来的寒冷,微风刚好。
六和塔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建,取佛教当中的“六合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和许多曾经攀登过的古塔不同,六和塔内楼梯很陡,加上光线较阴暗,感觉腿脚不便的人在里面登楼有些危险。由于建筑材料为砖木结构,内部环境阴凉,从较炎热的室外进入塔内立即能感受到一丝凉意。同时鼻息之间也能嗅得潮湿空气特有的气味。

登楼的乐趣在于,它的一层又一层的楼阁使你产生了征服它的欲望,每登上一层,看到的风景似乎并无二别,可连续登上两层,眼前的景致又大有不同。


登上塔顶,观赏这宽阔的江面。钱塘江上潮来去,花落花开六桥路,宋代诗人陈著的诗句视乎就铺陈在跟前。

DAY2:
今天的行程主要是围绕西湖徒步,由于出发前对西湖到底有多大并没有概念,以为慢慢徒步一整天能将西湖绕一圈。结果是西湖畔分布着数不清的景点,在任何一处停留过久都会耽误绕湖的进度。无奈最后作罢选择性绕了西湖的西岸那半圈。今天的天气比昨天还要晴朗,当然温度依然高居不下。在民宿吃完早饭后,背上行囊沿着山间小路一路奔向西湖~

徒步去往西湖,在路边瞥见的当地人家门口。被清晨的阳光照得雪白的墙、醒目的对联、充满生活气的盆栽和后面的院落,非常耐看的一个场景。

当西湖就像一块蓝宝石般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还是非常激动的。春风吹动岸边才吐露新芽的柳枝,在微波浮荡的湖面划出一圈圈水纹。看了看地图,计划先沿着苏堤一路往前,然后再经过白堤到达西湖的东岸。

这干净纯粹的景色,是适合发呆的一刻,若不是清明节过于汹涌的人潮,我可以在这里呆一上午。


喜欢这里的枫叶,一片一片小小的,像绿色的海星,很可爱。很多人喜欢在秋天观赏红枫,其实春夏季节的绿色枫叶也很美的。

过了苏堤到岳王庙拜拜救国英雄一代名将岳飞大将军。岳王庙是一个详细介绍岳飞生前事迹的博物馆,资料详尽丰富生动,馆内设有秦桧等一众千古罪人的铜像警示后人供人唾弃。

“气壮山河”几个大字非常大气,在岳王庙里驻足,莫名有种热血而豪迈的情绪注入心头。让人对那个宋朝的临安盛景浮想联翩。

参观完岳王庙来到白堤,首先去了向往已久的西泠印社。这里的假山怪石可以说是巧夺天工,杜鹃花开在岩壁上,阳光从头顶高大的树梢间投射下来,照在人脸上身上暖暖的。

鱼儿在水池里畅游,岩壁上的字刻在水面投下倒影,鱼儿游过的时候就像他们正在历史的长河里飘浮。


喜欢这面白墙,墙边的一棵树影子照在白墙上出现非常精致的画面。而低头看到屋角的倒影被水波打碎。

离开西湖边走到杭州繁华的湖滨路,这里是每个大城市都有的熟悉场景。拐过一个又一个奢华的商场大厦,走到一条看起来很有味道的街头:


在这条街解决了晚饭,在一家街边小店点了一份白切鸡,第一次吃到还有带血的白切鸡,味道确实怪怪的,不过肉质真够嫩。吃过饭之后,决定跟随导航步行去著名的清河坊逛逛。不过到了之后发现这里跟国内绝大部分古镇样式的地方都差不多,如果你不是一个吃货,打算来这里吃吃杭州本土的杭帮菜的话,不太建议来。

清河坊背后有一个小山坡,爬上去后可以观看整个街坊的全景,黄昏时刻的老街别有一番韵味。

整个建筑挺特别的不知道是干嘛的,没有走近去看。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很神秘。

入夜后的清河坊很热闹,到处是售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贩,不过我是不会买这些千篇一律的纪念品的。
DAY 3
行程的最后一天,时间不是很充裕,本来打算去灵隐寺的,但是算了算时间,发现来不及赶飞机,只能留下这次旅行最大的遗憾了。于是就进选择了去离上满陇觉不远的龙井村看看,顺便买一点当地茶叶回去。在下飞机之后就一路打听了关于龙井茶的价格,大概掂量了一下设定了一个心理价位,超出这个价就不买了。抱着这个价位我就朝龙井村出发了。结果...

由于对自己找路的能力蜜汁自信,在大致看了下地图之后就跟随直觉出发了,原本路线上是需要翻过一个小山头,然后沿着大路一路下山到山谷里的龙井村的。结果走着走着走偏了,竟然走到了别人家建在山脊线上的墓地里.....幸好这大中午的,锄禾日当午的,要不我真的能吓尿。问了几个当地茶农伯伯阿姨,都不太清楚怎么从这里走到龙井村去,我这才发觉自己走的路线是有多偏。

路上遇到一队采茶归来的当地人。在这漫山种满茶树的地方,感受到身处异乡的奇妙体验。最后找了其中几个阿姨问路,他们都建议我跟着她们走回到大路上去,这里下去太危险了。结果我还是执意要一条路走到黑,既然都走到这了再回去会浪费不少时间,将错就错吧。

好不容易摸着悬崖峭壁摸到了村里,一路被蚊子叮咬,哭笑不得。结果一进村子就被一个面目和善的大妈拉住,非要到她家里去瞧瞧明前新茶。到了她家,先是给我倒了一杯茶试喝,然后心想可能从那悬崖下来走进村里正好遇到她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吧,就懒得再逛了,先买了再好好关逛逛村子也行。买过茶叶后,在她家里吃了一顿中午饭,还和一位东北来的大姐拼座,席间大姐一度表示要给我介绍新工作,上海那边360公司的,我很高兴地加了她介绍人的微信。这顿饭聊了不少人生哲理那些,和陌生人聊天的确很放松,从大我许多岁的大姐那也懂的了许多道理。吃过饭后和她道过别就继续往“中国茶博物馆”去了。

村子里到处都是茶农自家经营的茶馆,走在路上都能闻到龙井茶特殊的清香。

参观“中国茶博物馆”,这里的古建筑非常适合拍古风照片。


茶博物馆背后的山林里,开着不少这样的花。在四月的阳光下妖娆而静美。


最后以我用手机拍摄的“星空”(别笑)照片以及当天发的朋友圈配文结束这篇游记吧:

“山里的夜有漫天星星,吹着凉凉的风,闻着飘散在空气中的明前新茶的香气,被四周的虫鸣鸟叫包围。对面山上民宿里的客人们尽情喝酒说笑的声音回荡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山谷里,反而衬托出这一刻的宁静。能这样慢下来的生活真好”。
2019/7/16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