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时候在想什么》
这本书想买很久了,因为自己一直很喜欢跑步。但距离实际买书还是隔了好几年。比跑步时在想什么,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写作的经历,怎么下定决心要全心全意的把写作当做唯一的工作,以及他的跑马拉松的历程。
作者并非学校一毕业就励志当一个作家,毕业之后结了婚,开了餐馆,在开餐馆的间隙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中间有一段话是这么描述的:
“深更半夜店铺打烊后,再回到家里,坐在厨房的餐桌前写稿子,一直写到昏昏欲睡。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三年。我觉得自己活过了相当于普通人两倍的人生。”
对待写作他是如此,对待店铺同样是竭尽全力,比如书里这样一段描述:
“只是觉得一旦失败了便是穷途末路,才不顾一切拼命努力。勤勉耐劳、不惜体力,从前也罢现在也罢,都是我仅有的可取之处”
如此真心实意的经历都是我阅读的动力。
对于我来说本书的重头戏是作者跑马拉松的经历,不知道其他人是如何安排自己的休息日,作者的星期天是这样的:
上午跑了一个小时候十五分钟,下午游泳池游了一千三百米,傍晚时分去海滨游泳。
他早中晚都在运动。而相比自己,要么早上跑个一个小时,要么晚上跑个一个小时,就已经觉得今天的自己已非常优秀。非常惭愧。
作者“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对比自己,即便晚上十点前睡觉,早上五点也未必起得来。昨天十点二十睡的觉,闹钟订了早上六点,是起来了,刷了个牙,沙发上一坐,又睡过去了,睁开眼已经是七点。
作者为了参加十一月六日纽约马拉松,做的如下计划:
6月 260公里(每周60公里)
7月 310公里(每周70公里)
8月 350公里(每周80公里)
每天七八十公里,每日就需要跑10公里左右。又要对比自己了,我每天跑一个小时多小时才跑5公里,已经觉得非常优秀又进步了,可是人家每天至少跑10公里。
原来目标就比别人定的低了。
之后作者甚至一天之内跑一百公里,从清晨一直跑到傍晚。天哪,简直疯了,在我的世界范围内,真的是不要命的举动,人怎么可以一整天都在跑步呢。可就是有人在这么做着。
是什么局限了我的行动,是眼见,是见识,是对事物的畏惧,是自己对自己限制。
所以这么渴望的阅读,想从别人那边知晓,他们是怎么做,怎么想。以便于更好的提高自己。
作者除了跑步之外还参加了铁人三项,对肌肉和体力上又是一项挑战,明明可以靠才华,非得要靠体力。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不论到了多大年龄,只要人还活着,对自己就会有新的发现”。
多少人一毕业就老了,一到三十岁就觉得日子已经到头了。很多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不是因为年纪,而是把日子过的没有任何新鲜感,没有发现,仅仅只是活着。我们缺乏寻找新发现的动力。
那么如何改变呢,或许“付出时间是最好的捷径。”
写读后感,是我2019年下半年给自己的一个新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