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玩家







创业十年,一直都小打小闹,一般人也许一辈子就这样了。但先机君判断,在2014年到2015年之间,罗静的命运应该发生了巨变,有十成可能,遇到了资本市场上的某个牛人,而且这个牛人,有九成是内地的资本玩家。
中期发迹
2015年底,罗静通过一家注册在英属处女群岛的公司宣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奕达国际(2662,HK)74.35.%的股权,每股0.7435港元,总代价才5.35亿港元。
在香港上市或买壳,说得好听有了一家上市公司,其实可以视作一场廉价的广告。比起规范的内地交易所,港交所的壳总价低、审批易、对收购方实力和资金来源审查松,门槛简直低到令人发指。
按照公告,罗静花5.35亿港元收购奕达国际的股权,一开始只支付了2000万港元的定金,剩余的钱哪里来?——“拟自中信建投证券贷款融资拨付”,加上其它备付资金,罗静与中信建投达成的融资协议总额,是7亿港币。
能找中信建投融资7亿,背后大佬的能量显然不俗。
第一家上市公司就这样到手,奕达国际改名承兴国际(2662,HK)。
罗静第二家上市公司在新加坡,中文叫承兴大健康,比奕达国际还要便宜,总市值才不到两亿。
罗静背后的大佬不仅熟悉种种借壳套路,还对国内的概念炒作极为在行。
体育概念热的时候,承兴国际要去收英超球队赫尔城;娱乐概念繁荣的时候,承兴国际各种蹭IP热点,最令人发指的是2017年在美国垃圾股市场上收了一家名叫POW! Entertainment(简称POW)的公司。
现在看来,这就是一出自导自演的狗屁倒灶闹剧,一如A股市场中的许多造假游戏。
话说回来,有了两家“上市公司”和隐形大佬支撑,罗静在国内像是开了挂一样。
2017年底,罗静在A股市场搞了一次大手笔,花15亿收购了博信股份(600083)的控制权。
收购前,罗静在苏州注册了个壳公司苏州晟隽。苏州晟隽的母公司是罗静2006年在广州成立的旗舰公司——广州承兴营销管理有限公司(现改名:广东中诚实业控股)。
除了以应收账款玩供应链融资,广州承兴应该还有其它多种融资套路。比如先机君还发现一款“陕国投-国盛资管广州承兴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这么庞大的做账和融资套路,以及对国内信托、资管、第三方的熟悉,做销售出身的罗静肯定想不出来,必定还是她背后那位真正的资本玩家在操盘。
罗静果决的行事风格也延续到资本运作中。她原本并不控股任何一家上市公司,2015年11月—2017年6月,她先后完成对Jacks International(即Camsing Healthcare)、奕达国际(即承兴国际控股)和博信股份控制权的收购,分别耗时2个多月、3个月和3个月,布局动作之迅速令人惊叹。
2017年—2019年,已是3家上市公司实控人的罗静连续3年获得“商界木兰”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