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作家大佬,用了一整篇文章来称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美食
最近超火的国产剧,非《长安十二时辰》莫属了,不仅朋友圈各种花式安利,热搜也是上了好几条。这种情节紧凑、一秒都不舍得快进的良心剧,怎么能错过!
但是好奇怪,明明我正跟着主角提着一颗心沉迷破案,怎么看着看着就饿了呢!最让人无法忘记的,就是张小敬点的那俩火晶柿子了吧,用吸管“噗”一插就嘬着吃了。

火晶柿子是临潼特产,因其颜色红似火,果皮光如水晶而得名。果子通红通红的,个儿不大,皮儿很薄,不费什么劲儿劲就能剥下来,咬一口,好甜好甜。

这样的美食,就连《白鹿原》的作者,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也在作品中大为赞誉。那么我就去看看,在陈忠实先生的文字中,是怎样描绘这样的一种美食的。
“火晶柿子”
火晶。真是一个热烈而又令人富于想象的名字。火是这种柿子的色彩,单一的红,红的程度真可以用“红彤彤”来形容来喻示。
我在骊山南麓的岭坡上见到过那种堪称红彤彤的景观,一棵一棵大到合抱粗的柿树,叶子已经落光掉净了,枝枝丫丫上挂满繁密的柿子,红溜溜或红彤彤的,蔚为壮观,像一片自燃的火树。
火晶的名字中的火字大约由此而自然产生,晶也就无须阐释或猜想了。把火的色彩与晶字联结起来,便成为民间命名的高雅一种,恐怕只有民间的智者才会创造出这样一个雅俗共赏的柿子的名字来。

火晶柿子比虎柿比义生柿子小,比火罐柿子大,个重两余,无核。在树上长到通体变成橙黄时摘下来,存放月余便软化熟透,尤其耐得存放,保管得法的农户甚至可以保存到春节以后,仍不失其新鲜甘美的原味。
食时一手捏把儿,一手轻轻掐破薄皮儿,一撕一揭,那薄皮儿便利索地完整地去掉了,现出鲜红鲜红的肉汁,软如蛋黄,却不流,吞到口里,无丝无核儿,有一缕蜂蜜的香味儿。乡间小贩摆卖火晶柿子的摊位上,常见蜜蜂“嗡嗡”盘绕不去,可见其诱惑。
关中盛产柿子,尤以骊山为代表的临潼的火晶柿子最负盛名。一种名果的品质决定于水土,这是无法改变的常识。
我家居骊山之南,白鹿原原坡之北,中间流着一条倒淌河灞水,形成一条狭窄的川道,俗称灞川,逆水而上经蓝田约五十里进入王维的辋川。由我祖居的老屋涉过灞水走过平川登上骊山南麓的坡道,大约也就半个小时。

水土和气候无大差异,火晶柿子的品质也难分上下,然而形成气候形成品牌的仍然是临潼。
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携妻引子到西安,参观兵马俑往来的路上,王子发现路边有农民摆的火晶柿子小摊,问及此果,陪随人员告之。回到西安下榻处,有心的接待人员已经摆放好一盘经过精心挑选的火晶柿子,并说明吃法。
王子生长在热带,未见过亦未吃过北方柿子并不足怪,恰是这种中国关中的火晶柿子令其赞赏不绝,直到把一盘火晶柿子吃完,仍然还要,斯文且不说了,连陪随人员的劝告(食多伤胃)也任性不顾。
果然,塞了满肚子火晶柿子的王子到晚上闹起肚子来,引起各方紧张,直接报告北京有关领导,弄出一场虚惊。王子虽然经历了一个难受的夜晚,离开西安时仍不忘要带走一篮火晶柿子。
这个真实的传闻流传颇广。在关中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柿子,竟然上了招待外宾的果盘,而且是高贵的王子,确实令当地人始料不及。想来也不足奇,向来都是物以稀为贵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到与临潼连界的蓝田县查阅县志时发现,清末某年,关中奇冷,柿树竟然死绝了。我得到一个基本常识,柿树原来耐不得严寒的。但那年究竟“奇冷”到怎样的程度,却是无法判断的,那时怕是连一根温度计也没有。
到20世纪90年代头上,我在原下的祖屋写作《白鹿原》的时候,这年冬天冻死了一批柿树,我至今记得这年冬天的最低温度为零下十四摄氏度,持续了大约半月,这是几十年来西安最冷的一个冬天。
村子里许多农户刚刚挂果的葡萄统统冻死了,好多柿树到春末夏初还不发芽,人们才惊呼柿树被冻死了。我也便明白,清末冻死柿树的那年冬天“奇冷”的程度,不过是摄氏零下十几度而已。
编志人在叙述“奇冷”造成的灾害时,加了一句颇带怜悯情调的话,曰:柿可当食。我便推想,平素当作水果的柿子,到了饥馑的年月里,就成为养生活命的吃食了。

确凿把柿子顶作粮食的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及十年“文革”之中,临潼山上的山民从生产队分回柿子,五斤顶算一斤粮食。想想吧,作为口舌消遣的柿子是一种调节和品尝,而作为一日三餐的主食,未免就有点残酷。
然而,我又胡乱联想起来,被当地山民作为粮食充饥的柿子,在西哈努克王子那里却成为珍果,可见人的舌头原本是没有什么天生贵贱的。
想到近年某些弄得一点名堂的人,硬要做派出贵族状,硬要做派出龙种凤胎的不凡气象,我便担心这其中说不准会潜伏着类似火晶柿子的滑稽。
如果你也被陈忠实笔下的火晶柿子征服了,不如再来读读他的散文吧,每一篇散文都展现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在书中跟随陈老一同走进白鹿原,亲眼见证原上的美妙风景和风土人情。
新书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的散文集,由其家人亲自授权,收录了陈忠实四十余篇代表作品,如曾入选教材、中学语文试卷的《告别白鸽》《一株柳》,央视《朗读者》江一燕朗诵的《晶莹的泪珠》等名篇;包含对故土的深情、对生活的见解、对往昔的追忆、对生命的追问、对社会及历史的思考。陈老笔力深厚老到,叙事质朴感人,行文大气,每一篇散文都展现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
©作者简介:
陈忠实,陕西西安人。中国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长篇小说《白鹿原》曾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其他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信任》、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
黄点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3 06:31:05
先锋读书会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先读书摘】美国民主的沉睡 (8人喜欢)
- 【先读书摘】从不值一提的小事开始,练习发出求救信号 (4人喜欢)
- 【编辑手记】特装书《红楼梦》上市后我做起了深夜客服 (2人喜欢)
- 从笑到抽筋到泪流满面,这套漫画集用了十年! (5人喜欢)
- 梁晓声:读书是造就文化灵魂的工作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