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逍遥游》的随感——夏
读《逍遥游》只读了个开头,垂下头,我说:“不行了,看不懂啊,真的看不懂啊。”
手机说:“我好懂,你快来看我!”
我想,我要戒掉你,于是就把手机扔在了一旁,想着内篇的逍遥游我总会吧,这篇我高中可是背过。
结果发现,只是背过……还不是老老实实看了一遍。
看的是一本特别特别小的口袋《庄子》,编者在前头写下了“最重要的是忘记自己。”
我很困惑,作为一个个体来说,忘掉自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后来借助王博先生的《庄子哲学》,明白了逍遥游的“逍遥”指的是“心的逍遥”,王博先生在书中写到:“形体固然无法离开这个世界,只能背负着人间世的沉重,承受着人间世的污浊,心却可以轻灵和冰洁,一尘不染。”于是乎所谓的“心的逍遥”莫非是不受外物干扰,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效果,就如宋荣子?
但是整篇《逍遥游》不仅如此,此后还探讨了有用和无用的关系,梁惠王送给惠施的大瓠,太大了没有地方可以安得下,庄子便说:“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对啊,把大葫芦做成大船不就可以泛舟江上了吗?
惠施有说有樗无处用,庄子说:“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把大树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之中,他不会受到伤害,你也会悠然自得地在树下散步或卧躺。
这就是物尽其用吗?并不是,只是把一件看上去无用的事情换了一个位置,庄子或许意在告诉我们,在无用中,心才可以得到逍遥。并不需要所有事情都分有用和无用之分。
我们必定要倚靠万物生存,在现实中心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形的束缚,但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或许就是心的逍遥吧。
以上便是偶粗浅的理解,希望梦中能得到答案。
-
豆友203096677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1 08:32:11
-
慕徵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7 00: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