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狮子王》以后的流水账观后感
豆瓣热评里有人说这个片缺一个赵忠祥,这话放在《狮子王》身上真是一点也不冤。
其实我觉得最好是做成《猫头鹰王国》那种风格的动画片最好,角色形体基本写实,但是脸上表情丰富,动作也够灵活。 但我估计迪士尼是拼死也要优先保这个写实特效的,那么要我说就干脆别让动物角色会说人话了,找个男性老戏骨(比如摩根•弗里曼?)来旁白就行,国语版可以请北京圈一位老前辈男配音演员都可以,比如本次给木法沙配音的周志强老先生。或者干脆真的请赵忠祥来配旁白也是可以的。 这个片给动物角色配音的做法给我的感觉就像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节目,好像就是《动物世界》播的,似乎叫什么“动物运动会”?里边就给动物配音了,不过那个是个搞笑的科普类节目,要的就是这个幽默效果,我不觉得反感。
文艺作品是真的可以给人的审美塑形的。等迪士尼再多做几部《狮子王》路子的电影,我估计大多数观众看着看着就习惯了。
狮子幼崽是很“老相”的,和成年狮子一比,除了体型太小,除了成年雄狮的鬃毛以外,成年狮子身上有的小狮子身上都有,包括胡须。所以本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胡子拉碴的动物发出小学生的声音。我觉得别扭(当然了,觉得别扭的人应该没几个),但是我不知道在必须让动物说人话的情况下,如果不用小孩子配小狮子,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
这次让我觉得说人话不别扭的角色还是有的。 第一个,那只叫做“沙祖”的鸟。 我之所以对“鸟会说人话”的情况不觉得奇怪,大概是因为现实当中也有鹦鹉和八哥这样能够学舌的鸟类,所以我很容易地就接受了。 第二个,那只山魈老巫师。 “山魈”是灵长目动物,属于猴科。这我就更觉得没问题了,虽然我没看过《西游记》原著小说,但我也看过很多西游题材的影视剧,“猴子会说话”这种事早就见怪不怪了。顺便一提,结尾决战时,这只老猴是拿着棍棒出现的,而且还棒打狗群。这段给我看笑了,这段“打狗棒法”配上《通天大道宽又阔》或者小刀会序曲一定会非常合适。 第三个,其实不是单个角色,而是一群角色,就是那群鬣狗。 这群犬科动物角色在豆瓣上写的是“土狼”,但我看的公映版里好像是翻译成“鬣狗”。所以本文以下全称为“鬣狗”。如果真是我记错了,请看了公映版的读者指正。 狗嘴和狮子嘴相比,要更加狭长而且牙齿外露,稍微一张开嘴舌头和牙齿都能露出来,我们是可以真切地看到这群鬣狗张嘴闭嘴的,鬣狗角色说话的时候我是会真的觉得它们自己在说话。但狮子的上唇是盖住了下唇的,如果不是嘴巴大张,基本看不出狮子到底张没张嘴,我在看本片的时候,狮子角色说话的时候总感觉那些人声是画外音。 这流水账先到此为止吧,每一段说的问题都不一样,但是还是能总结出一些东西的——这次迪士尼在制作《狮子王》的方向上出了大问题,过度追求技术,舍弃了最不应该被舍弃的角色表演。看似进步,实则倒退。面无表情的角色配合上饱含感情的配音造就了一个四不像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