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无根蒂是乔峰
如果人生一场注定是一幕悲剧,那于我所理解,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情无根蒂”了。人世间情有很多种,亲情、友情、爱情,及各种泛爱的情,而人对于世间的留恋归根结底也是对情的留恋,从这一点来讲,情便是人存于世的根。可悲的是这种种情,不是错付,便是无可托付,于是,就人生的最后归属而言,便是大悲剧了。
金庸是懂情的,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诸多英雄,写尽了世间的“情由”,其中乔峰就是集各种悲剧的“情种”的典型。
乔峰是多情的,这情有对朋友的义薄云天,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舍身大爱,有对爱人的忠贞守候。按常理或人心的期望,这样的重情英雄本因有善终、得善果。按人心的期望,这样的善果也应该是家仇得报、抗敌成功、爱情新生。然而,金庸却没有这样的安排。金庸是绝情的,一定要让乔峰死;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金庸才是真正懂情的,用乔峰的死,来成全各种情,死了的乔峰才是这个英雄最大的快乐、最佳的归属。
乔峰忠于自己的兄弟,可以不顾自己性命来救护朋友。然而,金庸的残酷在于,一个视情如命的人,却一定要遭到朋友的猜忌、背叛,乃至陷害,最终难以立足江湖,友情无可托付;乔峰忠于自己的爱情,与阿朱两个天涯沦落人从相识、相知、相爱,让他的一颗孤寂无望的心生出无限的温情与责任,他要用一辈子去守候这爱情,可残酷的金庸却又绝然地抽掉了这一情感支柱,而且还让乔峰自己来毁掉,爱情也无可托付;乔峰忠于民族,既不想让生他养他育他的大宋受到外族的侵略,又想能效忠于自己本民族,这真是莫大的讽刺,金庸开了一个多大的玩笑呀,终于让受困于情的萧大侠用刺向自己的剑来结束生命的荒谬,让无可托付的情止于死亡。
我常常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生来既是乔峰,又是萧峰。乔峰因情因能,而享誉天下,作为乔峰享尽了世间的各种名誉,让我们之力个读者或观众都想成为乔峰一样的人。可我们又何尝不是萧峰呢,当成为萧峰,找到自己生命源头的时候,便受尽了命运的捉弄。友情的背叛、爱情的消亡、亲情的“出卖”。我们就是萧峰,命运让我们生来要还报亲情,父母、兄弟、姐妹;我们不知道上天会不会像金庸一样残酷地给我们出很多难题,给我们一个怎样的自己、怎样的父母和怎样的兄弟姐妹,使他们成为伤害自己最深,或被自己伤害最深的人,从而使我们因情而生,又受情所困;还有爱情,会让自己有限的生命遇到具有几世之缘的人吗?会不会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而让情无所寄,遗憾终身......
世间各种宗教都在试图解决这些恼人的问题。道家让我们看破生命,尽性逍遥;佛家让我们去除欲望,悟到生命的虚空;基督用自己受天下人之过,来启示世人要行善救赎;就连入世的儒家也提醒我们要修身养性,求仁至善;然而,好像从未得到真正的答案。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这或是古人对生命本质的洞悉,唯世人执迷,于是苟活一世,需心有所依,宗教便历久弥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