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国荣的音乐
其实我有挺长时间都没有听张国荣的歌了 除了因为我发现了更合我现在口味的歌手齐藤和义以外 其实主要是因为他的很多歌都太有年代感了 他最出名最火的那几首代表作比如 千千阙歌 沉默是金 当年情,这些歌,词和曲都很好 但终究抵不过时代的变更带来的审美差异 还有一个原因是 我听他的歌的时候总是会去联想很多关于他个人这一生的经历的事情 这让我觉得 我没有办法去专心去听歌 会比较累 我知道在路人或者大部分人眼里张国荣的歌 他的音乐 都是过时的 都是那种特别怀旧的 然后怎么说 就是很老土的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只是他最出名的几首歌而已 其实张国荣是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一个人 他非常具有先锋性 尤其是后期在他35岁 40岁以后 红蝴蝶、蝶变、大热、诺亚方舟都非常具有先锋性超前性 他所有的关于音乐的思考 他的品位全都体现在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里 他是这个演唱会的艺术总监 包括选取曲目顺序灯光舞台等等 几乎都是他自己去设计的 你可以很容易发现 这个时候的张国荣的嗓音 已经跟之前的 几乎完全不一样 甚至你会觉得完全变了一个人 他这是这个时候的声音非常锋利 一点没有了之前的雄浑嘹亮 他的唱腔唱法 几乎跟之前也很不一样 没有那么多的技巧 一点也不圆润 几乎可以说是返璞归真的一种表达 非常的直击人心 他选的第一首歌是 梦死醉生 很容易就可以发现 他已经不再去做那种很流行有起承转合的那种符合普通大众口味的那种歌 而是选的那种旋律性不是特别强 但是编曲都特别高级的那种歌 他整个演唱会 几乎都是这种编曲很高级的歌比较冷门的歌 以至于我现在去听 我觉得他完全是在做摇滚乐 从大热这个现场完全体现了这一点 分享张国荣的MV《大热(Live00)》:http://music.163.com/mv/5620333/?userid=277822780(来自@网易云音乐) 在他最后这一场演唱会里 他在长发造型 黑色透视装 少伴舞 唱这种冷门歌曲 他当时的每一套造型都那么简洁高级 放到现在也是最潮的 可以发现 他敢于去挑战大众的口味 因为香港其实一直都是比较流俗的那种流行文化 其实说真的 他的造型 他的理念 当时的观众其实肯定是没有怎么能够理解 但张国荣因为他的个人魅力 还是能够让大家买票 虽然这样 但也让人觉得很可惜 张国荣在舞台上的状态很性感 很完美 但是他又让你觉得非常非常孤独 唱完倒数第2首歌 共同度过的时候 他流着泪 潇洒的挥着胳膊挥着双手 去舞台各个位置跟粉丝告别 他转身那一瞬间 一行泪掉落出来 当时他整个人的神情非常非常的落寞 又带着委屈不甘 那个时候我觉得真的是高处不胜寒的那么一种孤独 张国荣后期的音乐 一直在诠释着自己的个人艺术理念 就是已经不能仅仅的去看成一个音乐作品 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品 他的所有作品无论是电影作品还是音乐作品 一直都是跟他个人 整个一生都是非常息息相关的 我们经常觉得张国荣是香港电影粤语歌的黄金期代表人物 觉得张国荣是恰逢其时 时运特别好 其实这没错 但是我一直觉得张国荣的位置很尴尬 你要说演技 要说电影 梁朝伟比他拿的奖要多得多 国际知名度恐怕也要比他高 而且他也一直想当一个导演 剧本演员都选好了 你要说音乐 说唱歌 他的歌曲传唱度啊 还有他在音乐的地位啊 其实还没有张学友 张信哲高我觉得 大家往往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 因为他的帅气而去比较忽略他在音乐上面的才华和追求 他其实明明可以做到更高的成就 更高的地位 怎么说 成也香港 败也香港 成也林夕 败也林夕 在他后期那个时候的香港 其实已经没落了 他根本就没有很好的电影去能让他去演 香港的编曲又一直不行作词又一直拘泥于情情爱爱 如果那个时候他能找到欧美或者日本的音乐人为他编曲作词 他的唱功也很好 那么他的音乐成就会比现在要高的多的多 可惜没有 因为他早逝 因为当时的香港娱乐文化已走向没落 因为种种 所以万般可惜 所以张国荣 他一直是一个内心比较痛苦的人 早期因为和家里的关系 一直缺少父爱母爱 又一个人 身处异乡了好几年 之后又身处娱乐圈这么一个人情淡薄的名利场 他是很敏感脆弱的 虽然表现出来的性格很开朗 后期又因为自己超前的审美品位和大众的脱节 还有性取向问题 而导致的各种非议而觉得痛心 所以我一般都不会去看第2遍张国荣的电影 我觉得他一直有一种忧郁的底色在里面 无论他演的是多么开心的喜剧 都总是给我这么一种悲伤的感觉 这个人恰逢其时又生不逢时 这本身就具有莫大的矛盾性和悲剧性 路人对张国荣的印象 无非就是霸王别姬 倩女幽魂 同性恋 然后歌曲和电影都非常具有年代感 这么想很正常 不可能所有人都对张国荣那么了解 还是挺希望能有更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在音乐 在审美上的超前性和先锋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