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践行极简消费主义的?
查看话题 >Minimalism丨极简生活一年半
大概一年多以前开始极简生活,这篇是阶段性总结和反思。
从2018年开年关注极简小组开始,一眨眼一年半过去了。我都快要忘记自己因为什么开始极简。坐下来写这篇才慢慢回想起来。
极简:从意识到生活出错开始
每个人接触极简的路径不同。有的因为深陷消费主义负债累累而极简,有的因为成堆的物品消耗大量精力而极简,有的出于环保而极简。在极简小组里看了不少帖子后,发现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极简是因为意识到生活出了问题。
我生活里最大的问题是情绪危机,繁重学业之外不多的余力都要拿来面对纷繁复杂如潮涌的焦虑和不安全感。过去的成长经历产生的包袱压在身上难以卸下,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又焦虑重重。来美国的六年里,有差不多四年我都在断断续续看学校的心理咨询,2016年秋季开学时父母双双病倒带来的波动是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的心境导致我内耗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自身和物品的关系十分混乱:买东西时常常不加思考,用重复购物来短暂安抚不断出现的混乱情绪,买多了钱包空空,当物品多起来后,又没有余力去管理物品。所有的行为叠加,形成了一个恶性闭环:情绪化→内耗严重→学业&生活糟糕→对未来焦虑→购物来缓解焦虑→钱包空了物品多了→没钱了且要管理一堆杂物→更焦虑了。
其实,当我清醒时,我并不算是一个物欲很高的人,从未痴迷过奢侈品或昂贵的电子产品,也不爱追赶潮流。我所学的专业对于资本主义推行的消费型社会非常批判,我个人对广告里那种靠商品堆出来的精致生活没什么向往,也反感用商品来打造自身阶级身份以此区隔其他人群。但知行合一并非人人能做到,我在课堂上和同学教授们批判着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却在课堂下陷入生活困境时,脚一滑一不留神就掉进了买买买的行列,靠着购物来缓解精神痛苦,然而它解决不了我的根本问题,犹如饮鸩止渴,把我推向更深的深渊。
打破恶性循环从哪个环节开始都可以。2017年底过了博士资格考之后,那个寒假终于可以稍微喘下气,从极简家里的物品开始,尝试一些改变。我捐掉了不怎么穿的衣服,那些放着沾灰的摆件,不常用的碗和厨具,保证家里留着的物品都是使用率高的。同时每个月做好记账反思,购物时对自己三连问:
我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
即使需要,一定要买新的吗?
能去租/借/买二手/用手头已有的东西代替吗?
通常这么自问一轮,购物欲就散得差不多。
除了三连问,我在购物欲来临时常会先去盘查已有的物品,发现自己这个也有那个也有好像什么都有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买什么东西。这里面经历了一个思维转换,我以前看自己的物品,常觉得自己这个也没有那个也没有,缺这个缺那个,于是就总想着去买东西填空缺。现在衣服买得相当少了,囤食的坏习惯也改掉了不少,慢慢地不再每月钱包空空,能存下一些钱。尽管我收入不高,但积累了一年半竟然也存下了一万多美元,还自学了一些理财知识,对钱的焦虑大大降低。
极简:能否更靠近我想要的终点?
因为要搬家,最近又开始收拾整理物品,发现东西仍然不少,可以继续极简。极简的终点究竟在哪儿?我所向往的终极极简是个什么样子呢?在极简小组里,有时看到已经简到高级阶段的人,所有的东西可以放进两个大行李箱带走,那也是我也想达到的终极状态。
然而,我才极简了一年半,算刚刚起步,不太可能大跃进式一下达到那样的”两箱“状态,而且,因为选择了要孩子,我可能永远也达不到那种所有东西装两箱,拎着说走就走的理想状态。
达不到上述的理想状态,极简依然要进行下去。之前我的极简终极目标分为三块:
实体物品:一年半下来,实体物品的极简完成了大约一半,还剩一些课程阅读材料以及纸质文件拖拉着一直未整理,趁近期搬家收拾了一小部分。
- 旧的卡片全部扫描了一份电子版,纸质的留下了几张最重要的,剩下的扔到回收桶
- 旧的纸质照片全部扫描了一份电子版,但纸质版的却舍不得扔,重新整理了放进相册
- 重要的身份文件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保留一份,重复的纸质版舍弃
非实体的电子数据:非实体的电子数据乱七八糟,比我的实体物品要凌乱繁杂得多,由于任务过于庞大,完全不知怎么开始,一直在回避不想去面对,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的话欢迎推荐,谢谢!
情绪:之前最扰乱我的情绪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平复了很多,往事存在记忆里无法消除,有时仍然会困扰我,但它们出来作妖的频率却大大下降了,以前平均一个星期要哭个三四次,现在降到了一两次,算是有进步吧。
在向目标靠近的过程中,生活总是会发生变化,生出了多的需求,手上又添了新物品。比如,我决定要一个孩子,而孩子的到来必定意味着家里需要添一些物品,包括需要搬去更大一些的房子。我偶尔也会纠结,但生活总是在动态之中,自己想要做的改变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达成,新的需求会出现,物欲也可能会反弹,做积极改变时可能是进三步退两步,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极简时也可以少纠结一些。
极简:在极简·节俭·环保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在极简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平衡极简、节俭和环保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彼此有联系和重合之处,但有时又会相冲突。比如,极简要求简化物品,家中的实体物件尽可能少,如果一个人向来都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买得少,每样东西物尽其用到彻底报废,那这必定也是很环保的,因为这个人消耗的少;但很多人是和我一样,人生半途中开始极简,从买买买变为扔扔扔,那些扔掉的物品被重新使用起来的机率并没有那么高,最后很可能都进了垃圾填埋场或是飘在海洋上,我们自己的家极简了清空了,地球却成了一个垃圾桶越塞越满;
再比如,出行时轻装上阵不自带洗浴用品,直接用旅馆提供的,看起来符合极简原则,但却制造了一堆新的塑料垃圾。所以,要兼顾极简和环保,就不能只盯着自己家里还剩下的那些物品看,还需要把产生的垃圾也算进物品总量。因为想要平衡极简和环保,我尽量做到以下:
- 舍弃物品时不直接扔进垃圾桶,尽量让它被二次利用起来,比如捐到二手物品商店,或是张贴广告,送给需要的人。
- 在可以买到同等功能的二手物品时,尽量不购买新物品,这样可以提高别人所舍弃的物品的使用率。购买新物品制造了新的包装垃圾。
- 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一次性产品。
总结起来就是少买,少制造新的垃圾。
其实我极简的初衷之一是为了省钱。虽然极简并不意味着节俭,但降低物欲减少购买之后确实能达到省钱的效果。但要做到极简和节俭并行,需要在减少购买数量的同时不要消费升级:比如以前如果爱买10美元一件的T恤,一下买5件,想极简又节俭的话那就只买一件10美元的T恤穿到破,而不是去买一件50美元的T恤,毕竟,最终我想极简的只是物品,而不是我口袋里的钱。
我发现,如果在极简里加一点节俭的元素,可以有效抑制以极简之名进行的消费升级。在极简小组里,我常看到大家讨论一个极简误区,即以极简之名扔掉还能使用但却有些“廉价”的物品,将它们换成更昂贵更有“品质”的东西。这样很容易让自己用“极简”这个借口来变相满足物欲,重陷买买买的大坑。我更喜欢“物尽其用”的原则,使用并珍惜已有的物品,即使它们看起来又旧又廉价,市场上总是会出现更新更贵更有“品质”的东西,以极简之名去追求它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而细想一下,那些更新换代有时候是完全没必要的,有时候只是商家需要多卖产品才弄出了那么多名头。
所以,极简到最后,我最想守住的是自己的物欲,钱包,还有一点点地球。
我的极简系列日记
-
虫儿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1-25 00:58:54
-
豆瓣十八年用户 转发了这篇日记
用重复购物来短暂安抚不断出现的混乱情绪,买多了钱包空空,当物品多起来后,又没有余力去管理物品。所有的行为叠加,形成了一个恶性闭环
2021-06-23 13:30:38 -
Loi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6-13 01:27:17
-
大脸猫爱吃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22 00:20:12
-
文街墨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20 19:14:14
-
小朋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08 22:43:25
-
ishly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05 15:28:35
-
夭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6 13:26:22
-
杨雪萍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25 19:54:45
-
背书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14 17:15:09
-
Cheo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05 11:06:17
-
X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6 09:50:16
-
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2 22:16:48
-
虫儿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06 23:23:58
-
Mar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2 13:06:08
-
Evenmo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04 00:07:46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0 22:06:24
-
saysomethi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1 18:00:44
-
知不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13 1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