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携《圆桌派》归来,一开口就是豆瓣8.7分!
1
最新一季的《圆桌派》总算开播了,我也一口气连刷了4集……
我发现,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圆桌派》这档节目的豆瓣评分跃升至8.7分,位列一周国内口碑综艺榜第二名,仅次于近期炸翻天的热播综艺——《这!就是街舞》。

2
一方圆桌,一炷香,四张嘴,针对社会现象、热点,侃侃而谈,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就近期热议的“996”话题,梁文道表示:“这和行业本身的局限性有关。”

因为互联网行业的时间感不同与传统的出版社,需要24小时都要有人更新、维护,当整个行业都这样的时候,为了竞争,不得已而要求员工“996”。
话音未落,马家辉立马指出:“即使行业特性是这样,但资方也可以作出对应的工作安排,譬如为员工排班。”

3
由此,家辉又衍生到香港的一个特殊职业——保安,是否应该由两班次(12小时一班)变更为三班次(8小时一班)?


如果是两班次,那么大家都觉得保安太辛苦了,一天要做12个小时。
如果是三班次,那么保安接触住宅区居民的时间就少了,不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居民。(行业本身的限制)
窦文涛随后指出,在工作中有个值得思考的东西,叫做——绩效。
问题也往往出现在这个绩效当中。
4
老板一般不会让员工“996”,这明显有违劳动法,而是要求员工达到某个绩效标准,才能拿到绩效工资。
但要达到绩效标准,员工不得不996,因此,如何衡量这个绩效标准呢?
员工为了保住饭碗,所以忍气吞声地“996”。
家辉又提出:“现在的工作也有一个东西叫——marketing(市场)。”
员工受不了“996”可以跳槽。
道长立马质疑:“万一你处的行业是垄断的、或者是几家垄断的呢?”
5
节目中,我看到了每一位嘉宾的思考,观点的表达,以及互相的交流碰撞,引发观众深思社会中每一个现象背后的制度、文化、现实的原因,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喊口号,或者是宣泄情绪。
但作为一档以思考和观点为特色的节目,我也发现有几期节目“变味儿”了,有点偏向于人物访谈。

在第一期的内容中,窦文涛有点偏向于访谈演员——周迅(主咖),而陈坤成了周迅的“捧哏”,也就马爷的“输出”有点意思。
在第三期的内容中,尽管王晶导演的“强力输出”观点很犀利,讲述电影行业的故事,但也显得其他三位嘉宾的光环有些黯淡,有点像三位主持人访问一位嘉宾的味道。


6
当然,说回来,还是得提一提《圆桌派》这一档的核心人物——窦文涛,从最初《锵锵三人行》到《锵锵行天下》再到现在的《圆桌派》。
只要一打开这个节目,就能让观众感到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那么,这个熟悉的味道又是什么呢?
应该是日常聊天,轻松、愉快、接地气的方式,而不应该是传统电视节目“端着”的状态,让观众觉得始终有距离感。
窦文涛作为一个主持人,能够在这样轻松的聊天氛围了游刃有余,串联起嘉宾的对话,偶尔还能来几个“荤段子”,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7
但老窦并不低俗,经常能够在节目中看到他“触类旁通”的能力。



在“996”的那期节目中,窦文涛就讲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而非是一些企业家宣传的:“未经奋斗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或者是“只有奋斗的员工,才是我的兄弟”之类的话)
家辉立马指出:“这是成功者的语言,老板的思维。”
我们没看到的是,很多员工在经历长时间的“996”后,33岁就过劳,35岁就死了……
小君说:“我佩服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人,那么为什么我就一定要改变世界呢?“
“我能不能过比较安逸的生活,不去改变世界呢?”
窦文涛在此深表认同……




8
当然,还是回到苏格拉底的那句话:“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不想改变世界?什么样的状态,是我喜欢的状态?
是想要像梁文道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想要和埃隆马斯克一样去改变世界?抑或者像小君一样,过着安逸平稳的生活?
有待每一个人的深思……
只愿大家都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此生也就无憾罢了。
毕竟,经过审视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芼芼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