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电影概览
昆汀是我在豆瓣见过的除了诺兰(12.4万)关注人数最多的导演(8.8万),其实有点想不通为什么豆瓣的用户会这么喜欢昆汀,因为根据我一点浅薄的生活经验,生活中,至少是我身边的人吧,没有这么大比重喜欢昆汀的(喜欢是枝裕和的可能都比喜欢昆汀的多)。
因为我也没有很认真地看他的电影,只是想说一些没营养的口水话,写一个6、7月份的观影总结。所以都瞎胡说的,聊以加深印象,因为不写出来我回头就该什么都忘光了。正好7月底《好莱坞往事》就要上映了,我也算赶上趟了。
我对昆汀的感觉就跟他的豆瓣导演页面第一句介绍语一样,“是一个鬼才,所谓‘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么’。”很难在他的片子里找出什么“主题”或者“中心思想”之类的东西,所以会觉得看他的电影应该是要抱着一种听故事的心态,因为他的故事真的讲得太好了,可是如果看完了却还想从故事里总结出个主题,就会比较困难,他的故事主题一直很模糊,或者说根本没有主题,他就是来讲一个故事的。(不知道!我瞎说的!可能是因为我没看明白!)想用一句话概括昆汀的一部电影是很难做到的,每次我室友问我你在看啥,我说我在看xxx,然后她问“这片子讲了啥?”,我就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好好想想这片子到底讲了啥。
虽然用简短的语言很难概括他的某一部电影,但是我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昆汀的所有电影:暴力血腥、脚、荒诞、脏话连篇、非线性叙事、嘴炮话唠、动画元素、摇滚乐。不过如果仅仅从这些单薄的词语里去把握他,你又会觉得这不够“昆汀”。我在看他的片子之前也看过这些关键词,并且在自己脑海里勾勒出了一个凶巴巴的恋足癖神经病形象,但是看完他的大部分作品之后,发现跟我想的出入很大。就像看见他的照片时我会觉得“哇这个人好宽好长好怪异”,但是当听见他的声音时还是很意外,因为他的声音是很细的,很温柔的甚至带点女气的,一点也不“好宽好长好怪异”;他的电影也给我这样的感觉,因为在他的片子里除了上面那些东西,还有一些别的,浪漫的,温柔的,具有魅力的特色。
昆汀参与导演的电影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注①:严格来说《落水狗》并不算是处女作,因为在这之前80年代他还拍过一部短片《我最好朋友的生日》以及一部未完成的片子《束缚爱情鸟》,不过《落水狗》无疑是他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的一部作品。
注②:以上不包括昆汀只作为编剧和演员的电影。
注③:以上不包括昆汀参导的电视剧。
注④:其中《四个房间》、《罪恶之城》、《刑房》系与他人合作执导。
一、暴力美学
《落水狗》上映之后,昆汀因为其中割耳朵的情节受到不少诟病,有人说这是“有史以来最血腥的电影”,1994年《低俗小说》大获成功,并且夺下了当年第4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给了昆汀很大的信心,“你们不懂我,在暴力之外,我还有内涵”,然后他说,“我以后还会拍更血腥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杀死比尔》、《罪恶之城》、《金刚不坏》、《无耻混蛋》,真的一部比一部血腥。
我对暴力美学的概念非常粗暴原始,只要让我感觉到愉悦就是美的,但凡是看到想吐的就不是美的。昆汀的暴力美学让我很感到愉悦的一点是:他对音乐的选择非常棒。每次暴力画面的配乐都让我非常兴奋,忍不住跟着节奏一起摇摆…虽然我也不是很懂上个世纪的摇滚乐(我什么都不懂,我废物),不过这种最为直观的快乐恰恰也能说明他对音乐的选择的确非常出色。无法想象没有音乐的昆汀是什么样的,这些音乐与暴力结合造就了他独一无二的美学气质。
其次的一点是,他会很有技巧地避开具体画面,通过伤口、通过人的表情、叫喊、残肢来反映暴力的过程,这种手法很常见,导演们为了降低血腥场景对人的冲击or单纯为了过审,都会注意避开血腥画面。不过昆汀的技巧也很有意思。(参考《落水狗》里的那首《Stuck In The Middle With You》,Mr.Blonde割警察耳朵时打开了电台,音乐一响他就笑了,穿着白衬衫踩着小舞步走到警察跟前,穿插警察的脸部特写的旋转镜头,割耳朵的时候镜头转向了旁边的一扇拱门,上面很有意味地写着“crony,watch your head”,过了一会Mr.Blonde就拿着一只耳朵走进了镜头。我爱死这段了。)
这也是我不喜欢《罪恶之城》的一个原因,它给我的感觉是为了暴力而暴力的猎奇工业电影,所有的血腥都太过直白浅显,没有品玩的余地,只是单纯地撕裂人的肢体,把血淋淋的画面怼到你面前,这种场面与其说是一种“美学”,不如说是一种刺激,虽然看一两场也会让人肾上腺素冲上头顶,但是看多了就只会感到疲倦,反正我是感觉不到美了。过度的英雄化也是这部片子很不“昆汀”的一个地方,这个之后再讲。
还有很喜欢的暴力场景:
①《杀死比尔》里女主拿着服部半藏造的武士刀在日本酒屋里大战黑帮喽啰们,长达6分钟的群打戏,杀得叫一个“手腿与眼珠齐飞,酒池共鲜血一色”,这段特意做成了过曝黑白的效果,过滤了红色之后的血腥画面冲击力减小了很多,乌玛·瑟曼黄色紧身衣勾勒出完美的身材在一堆黑西装小老弟中间砍得行云流水。最喜欢的是后来关了灯的那场打戏,格子拉门映着幽蓝的夜色,人物都成了剪影,所有鲜红喷发的血液都被这抹柔和的蓝色稀释了,色彩和光影全部浓缩在蓝色背景和黑色剪影里,紧张气氛得到了最显著的烘托。比起后来和刘玉玲在雪地里那场被奉为经典的“暴力美学”画面,我个人会更喜欢这一段。

②《无耻混蛋》那场在小酒馆里的打戏,它并不是这部片子里最暴力的部分,但是胜在出人意料和速战速决。一言不合就“bang”上了,然后是一副令人眼花缭乱的互射场景,最后哥们端着把机关枪把所有人全突突了,全部过程20秒完事,看完我整个人都呆了。昆汀的暴力都很干净利落,甚至干净利落得有些过头了,往往出其不意地开始,又往往戛然而止地结束,让人意犹未尽(我会说《金刚不坏》夜间撞车那段我看了5遍吗)。
反正他就是那种很喜欢砍砍杀杀,但是又会很注意不让血腥镜头恶心到你的导演(不过后来也逐渐放飞自己就是了)。昆汀对暴力尺度的把控很得宜,加上他对音乐出色的运用,所有暴力画面都像一块粗犷又迷人的石头,奇峰险峻,妙趣迭生。
二、话唠属性
在这个世界上你找不到第二部会在电影开头用7分钟来拍几个杀手在饭桌前叨逼叨麦当娜的一首歌究竟是不是关于一个大鸡鸡男人的黑帮电影,7分钟啊,而且是开头,如果不是看《落水狗》之前我已经通过其他一些片子知道了昆汀的尿性,难保我不会怀疑这导演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在饭馆里因为一句歌词争得不行,这怎么看怎么是初中女学生才干的出来的事,跟黑帮有半毛钱关系吗?杀手不是应该在家里擦枪擦刀锻炼肌肉吗?
《四个房间》最后一个故事有一段昆汀怼着镜头嘴炮不停的画面,真所谓“人如其片,片如其人”,逮到一个话题,能说上三天三夜,扯到十八里外去。我印象中他电影里的角色全部都很能说,没有一个是属于“人狠话不多”那一挂的(当他的演员一定很累吧)。从《落水狗》和《金刚不坏》就可以看出,他的电影里无论是男是女都逃不脱话唠的命运(并且其中女性角色的话唠并不是我们刻板印象里的所谓的“唠叨聒噪”,而是真的很能扯一些有的没的,在这一点上昆汀也算是男女平等了),他们首先说到一个很普通的事情,然后以这件事情为出发点策嘴狂说,弯弯绕绕反反复复说到你很烦,然后你都被烦笑了,她们还在那弯弯绕。btw昆汀演员说台词都有一种独特的痞里痞气的腔调,我不懂这是什么腔调,很有节奏感,以塞缪尔·杰克逊最得其中精髓。
总而言之如果一部电影里面2/3的台词都是一些跟主题完全没有关系的废话,这些废话中的2/3又由fucking组成,那么昆汀无疑,就算不是他拍的片子,那也是他写的剧本。
三、足控
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什么昆汀会这、么、喜欢脚丫子。“逢昆必脚”是颠扑不破的铁律,我今天就把话撂在这,《好莱坞往事》要是没有脚,我直播吃脚。没什么好多讲的,我们用图说话(看图猜电影吧诸君):







四、非线性叙事
昆汀运用了章节叙事的电影:《落水狗》、《低俗小说》、《四个房间》、《杀死比尔》、《罪恶之城》、《无耻混蛋》。《危险关系》虽然没有分章节,但是高潮部分走了好几遍重复的时间线,也算非线性,《八恶人》也算吧,最后有一个倒叙,算是点睛之笔。文字与影视重大的区别之一在于,文字如果想打破线性逻辑会很难,就算打破了,也容易让读者感到混乱,因为文字是印刷的,是抽象的;但是电视或者电影作为视听媒介,尤以形象给人印象,在展示片段的、不连续的和非线性的故事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几乎90%的片子昆汀都用了多线叙事的结构来讲故事,他也很注重在电影结构上的雕琢,这种多线并行的手法能够让观众更紧张更积极地参与到观影过程当中去,也很适合拓展故事的宽度和长度(虽然我觉得长度主要是靠话唠撑起来的),在这一点上把视觉媒介的优势发挥得很好。
我想可能也正是他偏好非线性叙事这一点使他的电影并没有十分明确的一条主线,相应也缺乏所谓主角和主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看完之后没办法概括这片子讲了什么。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昆汀是把电影这种媒介和他要讲的故事完美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出色代表,他不是利用媒介讲故事,也不是利用电影来表达什么,他的电影就是电影本身,他的故事就是故事本身。
五、荒诞
荒诞在于不合理,不过所谓“理”,也很值得警惕。在电影电视作品中,大多数时候我们脑海中的“理”是被大量同质的影视作品堆砌出来的刻板印象,跟现实生活相差甚远。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其实并不太会以现实世界作为参考系,而是把这些刻板印象作为参考系,因此在昆汀打破这种刻板形象时,观众就会感到荒谬。
比如我们对杀手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行踪诡秘,但是你看《落水狗》里,杀手不仅鄙视吃饭不付小费的人,还会为了抢夺更酷的代号大打出手;《低俗小说》里的黑帮人士一边杀人不眨眼,一边讨论一些“巴黎人怎么叫汉堡”的没营养话题;《无耻混蛋》就更扯了,谁能想到希特勒有朝一日会在银幕上被人拍死了呢?非炮灰角色总是出人意料地就突然被枪打死了,一句遗言也没有,这也不符合我们看过的电影的套路……
昆汀擅长的手段是把特别的东西平凡化,把过程省略,把因果省略,甚至把逻辑省略,就好像一个小混混用一种理所当然的口气随随便便、没头没尾地讲一个惊世骇俗的故事,讲到让人心惊胆战的部分,他还特喜欢哼着小曲儿助兴。我喜欢他这种手法,他的片子里,狠角色们都显得特别可爱,这种在传统叙事里处于神坛上的角色在昆汀的电影中被“祛魅”了,他们也是正常人,也有日常,因此与观众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是反差萌那种可爱,反差萌用在这里太埋汰了),我想正是因为这种平凡化才使昆汀成为昆汀,这是他独特的魅力。
反观他跟罗德里格兹合拍的《罪恶之城》,这种平凡化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英雄化的怪人和妓女,可能跟剧本也有些关系吧,据说是米勒的经典同名漫画改变的,吹得不行,但是我真心喜欢不起来,无论是台词还是角色都感觉既太满了,又太浅了。荒诞没有了,幽默也没有了,剩下一些故作高深的装酷台词和血腥画面。
六、温情
喜欢在电影里血浆四溅打打杀杀的昆汀不仅有温情的一面,而且纯得要死。最经典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低俗小说》里Mia和Vincent一起去饭店吃饭,在饭桌上交流那部分,台词太好了,看见两个人先是有隔膜,然后渐入佳境,你一言我一语丝毫不输一场漂亮的枪战。后来去台上跳舞,起先Vincent只顾着一脸严肃地跳,也不敢看Mia的眼睛,到后来两个人那叫一个融洽。还有《危险关系》里面Jackie和Max的感情,是什么能让一个男人为你以身涉险完事了钱送到他手上他都不要?是纯纯的爱啊!Robert Forster仿佛天生长了一张痴情的脸,他看Jackie的眼神都充满了深邃的感情。

《杀死比尔》,千里寻女记,《被解救的姜戈》,千里寻妻记,《八恶人》的结尾是我没有想到的,原来以为按昆汀的口味一个都不会留,最后俩人精疲力尽靠在一起我甚至有些想哭……你看,就算杀戮之中他也会留余地,利益纠缠里面也会有信任和爱情。这部分的昆汀真的太少女了,他的温情一点杂质都不掺。
总而言之昆汀的特点非常鲜明,而且这些年来一直比较稳定。个人观影前三是《落水狗》、《低俗小说》和《杀死比尔》,感觉是最能体现他风格的片子。然后没啥了,期待《好莱坞往事》吧,小李子继《被解救的姜戈》、布拉德皮特继《无耻混蛋》之后与昆汀的第二次合作,感觉还挺有看头的。
-
傻鸟无欲无求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4-04 14:16:02
-
Yun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9-16 06:00:42
-
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1-18 21:44:17
-
醉死当涂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4-27 01:31:40
-
要跳舞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24 18:03:03
-
Ohi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6-01 09:43:48
-
se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5 14:21:33
-
孟页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05 16:18:18
-
牧欢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03 19:56:33
-
周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02 07:29:47
-
黑時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01 00:38:39
-
ItsnotChristi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26 14:52:53
-
撸串运动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21 07:11:14
-
尼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17 23:10:10
-
不做人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10 20:47:34
-
Nann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09 22:09:26
-
二指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05 21:16:53
-
为什么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01 15:16:24
-
津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00:59:42
-
想减肥的猴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4 14:52:30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4 12:15:32
-
villanell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3 20:40:35
-
璃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2 23:21:55
-
不能吃这么多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1 17: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