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不只有金融男
顺着商务范的大楼远望,立刻会发现格格不入的白塔,一街之隔,一个讲求计算、效率、回报的世界被切割出去,老北京的样子又展现开来。路旁的包子铺和卤煮店接手咖啡馆,西装革履者花几年或者十几年培养的“洋趣味”并不盛行。在这个路口,向东向西都有古迹可寻访,胡同可闲逛。
帝王庙
我先选了向东,几步远便是帝王庙。
不巧的是,我去时正在进行修缮,只见到它落寞的正门和一纸通知。

不过至少也算确认历尽风雨的帝王庙依然有人在意。
帝王庙还在,陪它共看夕阳的牌楼已不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哪有什么讽刺,历史讽刺所有人。在几十年人生中,人们交替着保留一砖一瓦、记录前人一言一行,是我们向讽刺大师最好的致敬。
“中华统绪,不绝如线。”
广济寺
帝王庙向东再一段是广济寺。
与“有庙无佛”的帝王庙不同,广济寺佛像庄严、香火鼎盛。它并非最富丽堂皇,应该也不是最历史显赫,但一点不妨碍信众云集。图个心安,何必在意佛是否金身。

寺中的猫带着通红的伤口打架,野性十足恐怕做不成网红,但那又如何?

白塔寺
自寺庙出来,回头,向我之前错过的白塔走去。但是先逛一边,便要承受逛另一边时候要走一段“回头路”。可若是不着急,怕什么回头。金融街的人很赶,赚钱是第一要义。你若想追寻些不同,就不必怕走一段重复。
小时候巩汉林演的《巴哥正传》,过场里的白塔形象清楚可见。也曾误会和其他地方的白塔是同一个,不过误会也有解开的一天。相信对于已将白塔寺化作地名的居民们,这种错误的确不太应该。也曾想安逸是什么样子。若是我在这胡同里一住二十年,大约会有一段时候疯狂想要过西服咖啡金融街的生活吧。距离美好的事物不能太近,近到每条裂缝,每店灰尘都清晰可见,便没有太多意思。就好像一定是有WiFi的田园牧歌才足够吸引,不然不足以在朋友圈歌颂自然。
久处不厌太难,添加新鲜感是继续生活的秘诀。就好像对我来说,比起早晚挤成罐头的地铁时光,胡同半日游就是难得快乐。
写了很多与白塔寺无关的文字,因为我这一次并没有进白塔寺。与帝王庙一样,白塔寺也在修缮,预计两年,具体等通知。

等一等,没什么。白塔还在,就不怕错过。又不是什么打卡清单,随心就好。朝生夕死的焦虑感,身不由己的无力感,都会让我们两年、两个月、两天都等不及。可是我们毕竟做不了太多。实在心急,就在墙外牌照留念吧!
鲁迅博物馆
此行最后一站是鲁迅博物馆。

实际上我是为这一站,才走这一路。
与动辄恢弘千年的博物馆不同,以一人为题总会显得单薄,但鲁迅先生用人生打破这份顾虑。
比课本上和一切印象里更加丰富,哪怕鲁迅先生自己写过那么多,哪怕课本里宣传那么多,哪怕坊间流传那么多。
家道中落是不幸,却给生命先添三分厚重。留学,写作,学术,绘画,设计校徽,甚至还练过柔道……而这些,还只是是历经多年能找到“痕迹”的,还不包括其他博物馆馆藏。
想起知乎上有一个想成为鲁迅的中学生,希望他有机会能来博物馆逛一逛。
不要只看名声,更要体会鲁迅先生是真实而班斓地活过一生。不知他看完之后会不会还想成为鲁迅,但希望他也能有丰富的一生,不要总想着“横眉冷对”,也要多看到红尘里百般色彩。
鲁迅博物馆是能给人力量的地方,实在的说明一个人多说些真话,少说些场面话,也可以活着,而且骄傲。

本次景点
- 帝王庙(修缮中)
- 广济寺
- 白塔寺(修缮中)
- 鲁迅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