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
相传巴别塔是在远古时说着同种语言的人们为了传播自己的名声,想要建造的一座能直达云端的塔,但是上天打乱了这些人的语言,让他们听不懂对方说的话,也间接阻止了这座巴别塔的建造。
前一段看到自己以前的公众号文章,发觉记录生活这件事是值得保持的。回看过去的自己,实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欢迎光临我的自说自话王国。
今天整理了研一的笔记、草稿纸和PPT,把能丢的统统丢掉。看到自己总结的期末笔记、计算题的草稿纸,开始回想这一年是如何度过。
1.做自己是最好的吸引同类的方法
研一有交到两三朋友,都是不需要用力,因为有着相似的性格、爱好、习惯,自然而然吸引对方。讨好他人不会获得真朋友。对的朋友,只要做好自己,她就会很欣赏你。即便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在她眼里已经很棒。
2.从《达尔文》到《记念》
以前我的爱情箴言是蔡健雅的《达尔文》,“有过牺牲,有过竞争,被爱筛选过程。学会认真,学会忠诚,适者才能生存。懂得永恒,得要我们,进化成更好的人。”我总觉得,只有变成更好的人,才能拥有好的爱人,才能拥有好的爱。后来慢慢发现不是这样。
现在的箴言之曲是蔡健雅的《记念》,不过是青峰翻唱版。(为什么都是蔡健雅的歌呢,因为蔡健雅的歌都比较理性哈哈。《达尔文》、《抛物线》、《两栖动物》,“理科三部曲”)
“爱只是人所渴望的投射面。”爱和友谊一样,其实都是不讲道理的。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永远没有准备好迎接爱情的时候,也没有成为最好的人的时候。两个人互相吸引,只是因为看到了自己渴望的投射面。一个人处理亲密关系的状态,恰恰说明了ta与自己相处的状态。所以完全不用苛责自己,坚持自己的喜好和标准。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不需要依据他人的口味。
3.更喜欢自己了
这一点对于我非常重要,因为过去的我经常陷入自我厌恶的处境。变得喜欢自己的开端,似乎是读了波伏娃的《第二性》。(这里并不是打广告哈哈,这绝对是一本非常通透的自我认识的书籍)读这一本书的时间有点晚了,如果在18岁之前看到,我想会对自己以后的心态有很多裨益。
“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身为女性,可以不用刻意示弱,而是不逞强。毕竟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能把全部的事情做好,发挥自己和另一半各自的比较优势,就是最舒服的状态。
我还是和过去一样喜欢赢,小组大作业比其他队分数高就会超级开心。但是当我比其他人差的时候,一开始我的阿Q精神是,一个宿舍总要有一个人在这一门课考的最不好。那当最差的那个,仿佛是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自我牺牲”精神。后来想明白,“解放的标志,是不再耻于面对自己。”我是一个有着很多缺点的人,但这样的我,依旧值得被自己喜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的我,很可爱啊。
4.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与聪明优秀的室友一起复习,我学到了她们身上的很多学习方法。
逻辑思维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搞明白不同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再来搞懂每个概念,最后做题练手。死记硬背是最低效的。
遇到概念或者题目里不懂的地方,看一下前后的语境,通常是在理解的时候落下了部分内容。整合起来去思考,就能得到答案。
列思维导图。做事情之前先列一个思维导图,之后才能有条理,胸有成竹。
现在感觉,本科只需要学好这几门课:哲学、逻辑学、数学、计算机和英语。
5.迅速成长的自学能力和丢失的专注力
自学能力见长,因为上课基本没怎么听过课。一是因为听不懂、跟不上,二是不想听。不想听又分为几种原因:没兴趣、浮躁、觉得这门课没意义、注意力被手机吸引。反思一下,从本科开始,我的专注力大不如前。每学期最专注的时候,应该是期末考试周,不拿手机扑在图书馆的那几天。
6.关于考试
半开卷的经验是能多抄PPT上去就多抄一些,作业能多抄一些就多抄一些上去。作业甚至比PPT更重要,每年撞到原题的概率都是有的。自己的这些蝇营狗苟的小心思啊。
字一定要写好,尽可能少用修正带。特别是某门BT老师的课。期末身为助教,监考时候发现,这些高考全省名列前茅的同学,字基本都写得很好看,端正、流畅,有的还很有自己的风格。感觉自己高考的不理想,一定与字丑有很大关系哈哈。
所以最近闲暇时期,会去抄写古诗词和古文。不用默写不用考试的时候,才发现古汉语的美,一篇能传世的古文里,每个汉字都有它自己的韵味。
7.减肥最好的方法是戒糖——少吃碳水化合物
夏天就匆匆来到,又是一年减肥时。今年的战绩还蛮突出哈哈,回到了大二的体重。我本身是一个不爱吃甜食的人,但是喜欢吃主食。因为从小家里很少吃零食,所以吃饭的时候主食会吃不少。今年减肥的经验是多吃肉和水果,少吃米面这些碳水化合物。晚餐要少吃。
8.最近喜欢听古典乐
起源是苏打绿的这张专辑,催化剂是郎朗去的那期《晓说》。安利大家去看下那期,改变了我对郎朗的固有认知,他真的是一个有才华又幽默的艺术家哈哈哈哈哈哈。
我本身是一个可以接受非常多元音乐风格的人。摇滚、爵士、电音、HIP-POP都有涉猎。回归古典倒也觉得返璞归真,这一段听的最多的是维瓦尔第和巴赫。
对了,想起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如果改成男女主改成唱摇滚or爵士乐,结局改成BE,妥妥比《爱乐之城》超前拿奥斯卡啊哈哈。电影界总是有默默的鄙视链,流行音乐总是比不得爵士复古高端。
9.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导演,但是没找到最喜欢的经济学家
现在最喜欢的国内导演是曹保平。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点悲观的虚无主者,最喜欢黑色幽默嘻嘻。
读的学术专著还是太少了,所以没有实现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经济学家的目标。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对学业的荒废唔,希望下学期可以实现之前定的这个小目标。
10.能让我持续做一件事的动机只有喜欢
发现自己是一个很没自制力的人,只有事到临头,才会去push自己努力。“不到快要溺水,就不会去学游泳”。也发现自己很没责任感。毕竟对于喜欢的事情,还会有怠惰期,更何况是不喜欢的呢,更没有办法做好。很多人都说“哪有人把上班当理想”,目前我还不相信。希望可以在试错的同时,找到自己喜欢做,又相对舒适的事情。
这一年学了爵士舞,但是能完整跳的应该只有一小段。学了一点点日语,但没有达到日常会话标准。把爱好变成特长,还是需要多一点自律啊。
这一段实习只剩四十天啦,四十天过后,又是一片新的天地。
“有昨天还是好的,但明天是自己的,开始懂了,快乐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