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文学之祖 原来是在中国留过学的
崔致远,朝鲜半岛新罗人,是朝鲜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朝鲜和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

十二岁时,乘船入唐。初在都城长安就读,曾游历洛阳。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进士及第,出任溧水县尉,任期届满,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后授职幕府都统巡官。其二十八岁时以“国信使”的身份回归新罗,在新罗王朝继续担任要职。

崔致远,字孤云,新罗末期人,他12岁时离家来到长安求学,在中国一共呆了16年时间,前面的七、八年是在长安、洛阳求学,后半期则先后在溧水(今南京市溧水区)、淮南为官,约8年多时间,曾参与讨伐黄巢,881年任淮南节度使(驻扬州)的从事,崔致远28岁回新罗,在新罗王朝继续担任要职。

他被朝鲜历代公认为汉文文学奠基人,为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中国《新唐书·艺文志》有其传,《全唐诗》及中国清末刊行的《唐宋百名家集》和《唐人五十家小集》中都收有他的作品。崔致远一生文学创作不断,曾经将自己的佳作汇编入《桂苑笔耕集》20卷行世。
他是朝鲜汉文学的鼻祖。在中华大地上生活16年的年华中学习和接受了很多中国文学。崔致远在诗句上受到晚唐时期的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影响,所创作的大部分诗歌是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为丰富朝鲜的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文学上的极高成就,崔致远得到了朝鲜和韩国后世的众口同赞,死后被追谥文昌侯,入祀先圣庙庭,尊为"百世之师"。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