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墮胎溺女善書】《救嬰捷法》
【《救婴捷法》】
《戒溺女文》序
嘗思天地生人。有陰陽而後有男女。是男女皆稟天地之氣以生。無所偏倚者也。天欲生之。人何忍而殺之。世竟有無識小民。生男則愛護。惟恐不周。生女則溺死。惟恐不速。殘忍害理。慘刻居心。實上干造物之和。下塞生人之道。尙冀邀福於宗祖、昌大其子孫乎。
余蒞新邑。凡有關民瘼者。無不殫竭血誠。隨時因革。聞斯邑此風最盛。痛恨實深。除剴切曉諭外。謹將所藏戒溺女文。刊刻成本。布散閭閻。務使家喻戶曉。立改前非。
并望我邑之仁人君子。勿惜煩言。勤爲勸導。或能挽囘薄俗。默化鄉愚。功德無量。天必降之以福。好生之德。感召祥和。萬姓無夭札之虞。一世登仁壽之宇。余於吾民有厚望焉。
旹
光緒七年十月望日
知新野縣事維揚徐拱辰拜序
戒溺女文
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人之所以不絕者。男女構精。生生不息而已。
近日乃有絕滅生道。而溺女者。殊爲不解。求其故。或以生育太多。厭而溺之。或以屢產皆女。忿而溺之。或以養女需乳。不利速孕。急而溺之。不知多子爲福。七子八壻傳爲美談。生育之多。未可厭也。父精母血。妙合成形。爲男爲女。均屬骨肉。莫非子也。而忿之耶。
至子息之有無遲早。命實主之。人而無子。正宜積善祈天。人而晚子。益宜培養元氣。乃溺其現生之女。而妄冀未生之子。一念嗜殺。上干天和。愈溺女愈生女。幾見溺女而可以速男者乎。
顧有藉口於家貧莫贍。嫁奩無資者。豈知天不生無祿之人。饑寒飽暖。原有定數。前之不以無女而能富。今詎以偶有此女而遂貧。出繼扶養。生路多端。開一面之網可也。
至於嫁奩。則稱家有無。吾見世有貧兒。終身難娶者。未聞育貧女。終身難嫁者。使女家不責其男家之物。彼男家。甯責其岳家之貲而甘於不娶乎。思及此則女之無容溺。尤大彰明較著矣。
若夫富貴之家。或誤信堪輿之說。謂女山不利。擇壻實難。不如早爲之所。(堪輿正經并無此說。不知何人作俑。)抑思佳兒佳壻。司之自天。婦德婦功。敎之由我。盡其在我。而聽其在天。何用過慮。況姜宇不過暫爲人牧。呂子衡未必久貧。(卽三國呂範)禍水一盆。何如糟糠半世乎。富貴人而出此。尤爲不仁之甚者也。
下及私胎一節。似萬無存留之事矣。然旣犯首惡。復殘生命。是罪益罪也。不如書明生庚。置之道旁。若男若女。聽無子婦者之携抱。猶爲曲全之術耳。夫赤毛堤下。爲宋夫人。虎乳澤中。得楚令尹。厯觀史冊。孰謂此盡無好人。此窮於溺。而猶可濟乎溺者也。
稽古在昔。女之以節烈顯親者。代有傳人。女之以含寃作祟者。難更僕數。觀木蘭之代父從軍。緹縈之上書救父。人患無女耳。其肯溺乎。觀陳氏之紅蛇纏股。元秀之牛蹄轉牀。則嗟何及矣。其敢溺乎。
噫。未之思也。身從何來。匪母何以有我。子甫黃口。擇婦便費經營。今日之女。異日之母也。今日生女之母。當年未溺之女也。我之子若孫。未溺之女所出也。子若孫之婦。他人未溺之女也。思前想後。推己類人。(此段一字一珠)
忍使呱呱弱息。永恨覆盆也哉。嗚呼慟哉。淋淋血胞。欲語何能。母魂甫續。子命旋傾。天乎人乎。天欲生之。人欲殺之。逆天者亡。殺人者死。讐怨相尋。得不於若身而神其報耶。(此六句帝君所增。妙極。)
語云。三代不育女者。其家必絕。蓋使一人溺女。人咸效之。則人將無女矣。人將無女。則人將無妻矣。人而無妻。則人將絕矣。彼欲絕人。天甯不早絕之乎。此又往復之必至者也。
又況例設育嬰堂。收養嬰赤。凡溺女者。以故殺子孫論。縱不畏冥誅。獨不畏顯戮耶。
夫鷄鶵離殻而死。猪子出胎而亡。人猶惜之。虎狼不傷父子。螻蟻尙且貪生。人獨忘歟。覆巢破卵。鳳凰不翔其邑。刳胎殺夭。麒麟不至其郊。物傷其類也。矧伊人也。自傷其類。禽獸何若焉。
總之愚人不禁情欲。嬰兒有何罪愆。彼昏不知。得吾說而存之。庶不失天地生物之心。而坤德其無疆矣。
戒溺女文。乃武陵貴公(諱)中孚所作也。公本欲刊刻行世。後爲梓人所誤。遂寢其事。
一日有同窗友陳喜亭扶乩。恭奉文昌降筆謂曰。貴中孚爲善不終。陳問故。帝君曰。彼作戒溺女文。有志發刻。已將其名錄入桂籍矣。乃欲刊中止。固非誠心爲善者。行將削其籍矣。陳代禱曰。貴某是我研友。果有此事。我往告之。使竟其前志何如。帝君允所請。將全文乩示。旣而諭陳曰。爾遠報中孚。刊刻廣傳。自有福報。爾果勸善亦有功焉。
陳領命。次日往見中孚問之。中孚鄂然問故。曰昨蒙文昌乩云。言子爲善不終。將削其録籍。吾代爲祈求。許續前志。因命我傳示作速行之。遂出稿與觀。中孚見而悚然曰。此文吾譔於私室。未有知者。今藏笥日久。我亦遺忘。乃帝君明示不差。可爲大奇。再細閱之。見帝君於天乎人乎之下。復增益六句。愈覺刻摯。遂付手民。
次年卽生長子逢甲。再次年登第。官至廣東觀察使。其子後亦登第。陳喜亭得中副榜。官教授。益見勸善之獲報不爽也。
按戒溺女文。作者甚多。求其如此篇。情義兼到者。目中罕見。可爲集衆說之大成。而無以復加者也。讀者凜之。
帝君曰。人厭多兒。何不節慾。乃使其生而殺之。無故殺兒。是殺天下人民也。吾觀鄷都城中。爲此受罪者。不計其數。豈其甘心自禍哉。總由習俗所染。而不知其孽之得也。今特露其端於世。凡溺女者。其寃鬼俟於地下。慘報必然。縱有他善。此條不赦。人又何恃而不恐哉。
愚按古語云。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是語也。人以爲未必然。盍就此事觀之乎。彼貴某自作之文。自且忘之。而帝君明示不差。則是氣塞天地。(浩然之氣)其光明所及。無所不照矣。感應篇所謂天地有司過之神。在人頭上。在人身中。及三台北斗。司命諸神。司人善惡。皆實事也。可不凜哉。
救嬰捷法卷二
嚴江寄湘漁父編輯
勸戒格言
惡莫大於殺人。溺女卽殺人也。善莫大於救命。育嬰卽救命也。
緹縈上書救父。木蘭易服從軍。謝娥之為父報仇。李寄之應募殺蛇。盧氏之衛姑冒刃。唐香女之救父扼虎。女又何嘗無益於父母。奚忍溺為。
鳥戀巢雛。甘心受弋。鱔憐腹子。鞠體重傷。彼自殘其子者。曾異類之不若。
覆巢破卵。鳳凰不翔其邑。刳胎殺夭。麒麟不至其郊。物傷其類也。溺女者。明明戕及血脈。殘及骨肉。禽獸不若。何以為人。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乃於己身之骨血。甫生之。而驟殺之。是投生之日。卽為畢命之時。父兮母兮。胡慘至此。
雞雛揜殻而死。猪子出胎而亡。人尚惜之。嬰乃人身精血所寄。後嗣所關。奚忍坐視不救。
橋不修。路不補。行人雖有跋涉之苦。未必卽有死亡之危。惟呱呱就死之嬰孩。救則生。不救則死。救之者。何忍姑緩須臾。
士大夫當為子孫造福。不當為子孫求福。謹家規。崇儉樸。教耕讀。積陰德。此造福也。廣田宅。結姻援。爭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長。求福者。濃而短。欲為子孫造福者。何不速行救嬰之事。
積金以貽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貽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德於冥冥之中。方為子孫長久之計。有力者。胡不散財以救嬰。胡不救嬰以積德。
積自祖宗之福。不可不惜。貽於子孫之福。不可不培。能救嬰。卽是培福。
現在之福。當思所以保之。未來之福。當思所以修之。肯救嬰。卽是保福。卽是修福。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何不卽作救嬰之事。
一言而贊放生。則動人慈悲心。為萬刼常樂之善因。一言而贊殺生。則啓人殘忍心。為萬刼永沉之業果。物猶如此。世之救嬰溺嬰者。其報可知。
穀粒必珍。富之本也。隻字必惜。貴之源也。微命必護。壽之根也。以此推之。能救一嬰孩性命。種福延年。豈有量哉。
遇人癡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力解救之。上資祖考。下蔭兒孫。何不卽出一言。提醒棄嬰之人。何不卽出一力。解救將死之嬰。
世有奉行功遇格。誓行善事若干者。不患善事之難為。而患善緣之難遇。能畱心以救嬰。何慮難遇善緣。何慮難滿善事。
凡求壽求嗣求名之人。各有眞心。其力行一切善事。自不待言。如更能廣行救嬰之事。吾知求壽必得壽。求嗣必得嗣。求名必得名。
人當禍患疾病之際。無不思立善願以禳之。茍能行此救嬰之事。但救一命。卽可補天地好生之德。慰鬼神悲痛之心。轉移厄數。如影隨形。
世閒富豪之家。宴會賓客。日費萬錢。搆訟公庭。動踰千貫。究之宴會與搆訟。何益於我。胡不省此妄費。以行救嬰之事。
凡有樂善之士。刊刻戒溺女諸文。自是心傷此事。恨其無可援手。然與其禿筆焦唇。費無數攢眉望生之心血。何如開囊解篋。救一二啞口就死之嬰孩。
每見富室文人。亦有曾犯殺女之罪者。及讀戒溺女諸文。無不椎胷頓足。痛悔前非。然而死者已矣。雖悔何追。惟有力行救嬰之事。旣可補救前愆。更能轉禍為福。
功過格云。以善方傳一人者。當十功。傳百人者。當千功。重刊不朽。廣布無邊者。當萬萬功。然天地之大德曰生。堯舜之大聖曰好生。是古今第一善事。無過於此。能救嬰。則生機暢。而殺機自銷。弭刼運卽以共躋壽域。豈不懿歟。勸之救之。予日望之。
救嬰捷法卷三
【顯報圖說】
嚴江寄湘漁父編輯
溺女削名
武生馮姓。江西人。剛勇有力。名冠一時。傳者忘其名字郡邑。曾聽婦溺二女。道光甲午科鄉試。馬步全中。撫軍大屬意。將以魁虎榜。忽於較技勇一塲。開弓時。見一大鬼。率兩嬰孩。摩拳擦掌。環立身旁。大驚而倒。撫軍奇其技。復試又如之。遂棄不取。
溺女產蛇
周六。漢陽舟人子也。其妻王氏。生二女。皆溺之。次年。又懷姙。產下二蛇。纏繞身體。嚙咬其肉。大叫數日而死。後託夢於周六曰。我生前溺死兩女。爾不禁止。以致變蛇索命。現在陰間。仍然受罪。不能轉生。爾若不將此事遍告世人。我罪益重。爾禍亦不遠矣。言畢。痛哭而去。周六驚覺。逢人輒告此事。
溺女牛觸
武陵農民莫三。正德間人。夫婦連溺數女。一日家養二牛。忽躍出圈外。驤首怒目。向莫三夫婦亂觸。呼叫喧天。鄰人聞而往視。業已腹裂腸出。少頃。二牛忽作人語。一曰吾莫三長女也。一曰吾莫三次女也。今冥王命我來索他夫婦性命。爾等將欲何為。觀者大駭。不敢相害。可見溺女償命。其報顯然。
勸溺慘死
武昌東鄉。有木作匠謝九。與其妻張氏。好勸人溺女。後在村外修葺廟宇。一日正上屋蓋瓦閒。見木架上有許多嬰孩。作起舞擁推之狀。心陡一驚。仰後墮地。其妻聞而往視。忽牆壁倒塌一角。將腦漿打出。夫婦同時殞命。此乾隆十九年八月二十日事。
沉嬰雷殛
善化鄉民王六。以貨油為業。一日替人抱送嬰孩。至省城育嬰堂。受嬰家謝錢六百文。行抵中途。因聞育嬰堂每收一嬰。要掛號錢二百文。遂將嬰孩暗沉河內。歸向嬰家佯言送到。越月。又替人抱送嬰孩。甫至河邊。忽風雷暴至。將嬰孩攝至李姓門首。適李媼見之。抱歸撫養。王六當被迅雷殛死。背上有此人生平無他罪過。惟替人抱送嬰孩。受人謝錢。仍將嬰孩暗沉河內。故遭此報。三十一字。見者無不駭異。
悔溺獲福
朱生學仁。字悔遲。楚人也。初生一女。卽溺之。逾嵗。生一子。視如拱璧。似以為溺女無關陰騭也。迨後見貴中孚戒溺女文。遂痛悔前非。力行救嬰之事。年餘。子忽病死。妻曰。君今行善若此。何以反自喪其子。學仁莫解其故。乃哭訴於城隍。夜示夢曰。汝曾溺過一女。此子卽汝所溺之女。投生以報仇者。今上帝嘉汝悔過遷善。命冥王註銷前孽。收去此子。若善心不替。尚有貴子賜汝。汝其勉之。覺而語妻。妻夢亦同。明年。孿生二子。後均成名。天不罪悔過之人。於茲益信。
阻溺生子
龍游汪致祥。六十五嵗無子。妻姜氏五十九嵗。自分宗緒已絕。一日姜氏為王姓婦接生。產一女。婦欲溺之。姜氏力為勸阻。越夕致祥忽夢神告曰。汝命本絕嗣。念汝妻阻溺救生。賜予一子。醒以告姜氏。姜氏曰。此眞妄想。兩人皆將就木。何由生子。無何姜氏腹震動。十月竟舉一男。
救嬰免刼
張小山。休甯之富商也。道光二十九年秋九月。泊舟武昌。時鹽航蟻集。帆檣如林。更旣靜。忽聞船頭有嬰孩啼哭聲。秉燭出視。是一棄嬰。隨喚僕抱入艙內。晨起。囑舟人覔乳婦。舟人云。我家住對河。前月我弟婦產子未育。想必有乳。但須過河面商方可。張諾。午膳後。揚帆渡江。抵陸。隨舟人至其家。計商撫育事畢。返舟。日已曛暮。頃刻。江風大起。對河早晨泊舟之地。火發沖天。沿江十餘里。照耀白日。焚燒船隻不知其數。小山驚喜交集。茫茫大刼中。誰謂天公無皂白耶。
救嬰脫禍
桂林張祥順者。賈人張伯泉之猶子也。業儒未成。隨叔貿販。流寓於蜀。一日偕村人進城訪友。距家五里許。見道側有一棄嬰。張約村人少待。將嬰抱歸。再行同去。村人不可。張曰。我不忍此嬰孩。遺死道路。爾旣不肯待。請先行。村人別去。纔數十步。一危崖崩塌。聲響如雷。張回顧。村人已壓斃其間。不勝駭詫。遂抱嬰歸。白其事於村人之家。從此救嬰之心益誠。後掘地得窖鏹數千。遂援例納粟。益權子母。十年間。財雄一方。生三子。一舉進士。夫婦皆壽終。
育女獲子
王俊。閩人。其妻何氏。連生四女。皆育之。及第五胎。又生一女。或勸溺之。夫婦叱曰。天地以好生為心。溺女卽逆天。吾不為也。仍育之。是夜夫婦。同夢一天神。抱一小孩。自雲端而來告曰。汝命本無子。因汝夫婦不肯溺女。汝家竃神奏告上帝。上帝謂此一節。卽可生子。故命予送一子與汝。以光門閭。明年。果生一子。後舉進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