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任性
任意的任。性感的性。
波伏娃: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一样,将变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险。
那天看到一个无往不利的渣女写的自己的方法:从不说喜欢他,虽然他总是问经常问我爱不爱他;极少表达关心关怀,提醒小心开车注意身体更是从来没有;从不依赖他,他的信息发送十几条我只回复几个字,且刻意延迟回复;从不关注他的圈和空间,他的家庭生活和子女的互动我也没有丝毫兴趣。
看完笑的哈哈。像我这种明知不能秒回又不忍那样做的人怎么说呢?自古真情无卵用,从来套路得人心 。
加上还没从被扔下的心情中平复,那天反复给自己念叨,不秒回不秒回不秒回,你ya怎么就记不住。。。
回头看看自己的失态,很是可笑。
强者的不在意是真不在意。弱者的不在意是装一个不在意。弱者想学强者的逻辑,不是邯郸学步就是东施效颦。“得不到是最好”“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道理是这么讲,但世上也有知心人相怜惜的“斯人如彩虹,遇见方知有”。它属不属于我,是另一回事。
心里最美的爱情是小王子那里写的:麦子对我本来不代表什么,但因为你驯养了我,风吹麦浪就会让我想起你。
是,这才是我心里爱情的模样,爱是一种信仰。但皮开肉绽过,我把这点认知都深埋到深得不能再深的洞里,生怕任何人看到。
看过一个人,活得就是我心目中的模样:上学时非常自律,别人谈恋爱他泡图书馆,写的一手好文章,英语极好,挣得一手好money,干活漂亮,无非是被家人朋友吐槽,活得那么自律有什么意思,然后他吐槽回去,清高顶个屁用。也会不断告诫自己: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好不容易才过几天好日子,诸葛一生唯谨慎。
爱是什么?我首先想起来的是这个朋友的小说,讲两个人是兴之所至上天入地聊的朋友,互相看见就开心,不知不觉中才知道情是什么。爱不是卿卿我我,就是两个人之间说话、聊天、不知不觉、水乳交融。说它是朋友也好,说它是知己也罢,那都只是一个名词。接着想起来的是鲁迅的《伤逝》。印象里那是唯一一篇鲁迅写爱情的小说,赞极了,历经时代却毫不过时。人在时代裹挟下的浪漫,女性对情愫的依赖,被伤害到尸骨无存的必然。爱无坚不摧,但它有所附丽。它的坚强和脆弱,同为一体。
爱的路很漫长, 当走进歧路的时候,除了反思自己,更要反思:You’re not asking too much, you’re merely asking the wrong person.
所以迷失时,我会再想想这两个小说。
我也常常想起那个别人谈恋爱他泡图书馆的人说: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这两个小说,独特之处不在于思想多深刻,主题多别致。而在于,写的人的诚恳。
诚恳才是一本书成为好书的最基础标准。印象深的还有个小故事,写一个主管放下心里怨气和刺头的下属开诚布公谈了一次,之后她感到整个实验室的人都长呼一口气,理解到了人际关系带来压力,压力是身体和大脑健康的罪魁,而所有人都低估了这些小事的影响程度。如果说运动更新生命,压力则是生命力的第一杀手。这也又让我想起这个朋友说过的一句话。没有小事,魔鬼都tm在细节里。
这个朋友还有一句话,跟一个失意的人说的:好好赚钱吧,等你有钱了,很多事情慢慢就好了。
忍俊不禁。这话说尽了人的孤独。
一土有个教育理念是家长不必老盯着孩子作业,要让孩子自己体会到学习的感觉,从而衍生出对一切事物的兴趣。李松蔚甚至放弃了北京一流的公立学校,他女儿说,从小学英语为什么重要,要交流外国人不可以学中文么。听了的人吐槽说,那些家长都是有钱直接把孩子送出国的人好吧。
都有理。其实婚姻里分歧最大的,未必是钱,未必是性,而是子女教育,因为这折射了一个人全部的理念。
一辈子是什么呢,一辈子是你的回忆里记住的人。常说,人不会记得跋山涉水来看自己的人,只会记得自己跋山涉水去看的人。所以,想跋山涉水,都不敢,何其心酸。
如同溺水。
读书,写作,运动。沉下心来,做我自己。
这个朋友还说过一句话,他说,过好你自己的日子,才是你喜欢的人最希望看到的。
我后来想为什么这句是有力量的一句话。就像《不换》里讲述的故事那样,爱过的人未必能在一起,但很多年过去后,两个人记忆里的味道是一样的,深深的渴望和铭记的愿景是一样的,心情沟壑里的纵横是一样的。这是珍贵之所以为珍贵的原因,所以会在行囊里支持我们走人生剩下的路,孤独而又不孤独。
但再往深了想下去,即便两个人记忆的味道是不一样的,那又怎样呢?在自己的回忆里,深深的渴望和铭记的愿景和过去是一样的,一样真实一样生动,这才是珍贵之所以为珍贵的原因。所以,会孤独,而又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