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清零”时刻
查看话题 >游戏成瘾是不是精神疾病?
游戏成瘾是不是精神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6月18日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中,加入了“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并将其列入精神疾病,称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所以,大多数人看到这个消息会有一些不可思议,认为精神疾病只是印象中的精神病,游戏成瘾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但需注意的是,我们要晓得世界卫生组织给游戏成瘾下的定义是无节制沉溺于单机或网络游戏 ,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 明知会产生负面后果却仍沉溺于游戏等。
游戏成瘾被列为精神疾病是一种警示

研究表明,12 岁到 16 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来说具有警示作用其影响不可轻视。网瘾已经并还将造成的危害无论是对青少年自身还是其家庭都是一场灾难。
这个阶段是我们初中的时候,正值青春期以及学业的压力增长期,同事也更容易受到游戏的迷惑。
游戏 ,是一种奖赏机制
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动机就在于获得奖赏,脑科学研究为此提供了很多结果,核磁共振实验中的大脑在玩游戏中获得的奖赏和吸烟以及其他活动中做出的神经反应和激活是一样的,包括吸毒得到的奖赏。饿了吃饱是奖赏,涨工资是奖赏,出去玩是奖赏,获得想要的快乐都是奖赏,那么游戏的最大秘密也在于奖赏,装备的升级,胜利与失败,级别的增长,在虚拟世界里的进阶等等,都在于我们会在游戏里获得奖赏,体会了一次奖赏,就会形成对奖赏机制的需求,从而沉迷于此。

如何界定游戏成瘾?
这是最受争议的地方,因为游戏成瘾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方式并且也很难界定,一般来说,在网吧住两年的大学生,或者老婆孩子都不管的,在网吧一直能待半个月以上的都属于严重的游戏成瘾了,因为其他事情已经不再他的考虑范围了。

一些界定标准
1、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明显地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这是诊断网络成瘾的必备标准。
2、耐受性增强,也就是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一般每天6小时以上还不够。(学习、工作需要上网除外)
3、这种上网状态要持续三个月以上。有些孩子乘放暑假两个月疯狂上网,但是开学后就能自我控制上网时间就不能算是网络成瘾。
4、个人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长期沉迷于网络可能导致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做事情没有兴趣、愉快感下降、与人交流过少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这就是网络成瘾
总结
适度游戏,有益身心健康,沉迷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
缓解游戏成瘾,需要各方以及自身共同努力,减缓奖赏机制,转移注意力,在其他活动中获得奖赏是有效的,而不是杨永信那种非人道电击法。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游戏成瘾者,也容易在其他方面成瘾,因为与大脑的神经机制有关,但是具有这样特质的个体,也可以在成功的奖赏上不断成功,也就是越来越奋进,工资越来越高,奖赏体验越来越满足。

专职游戏玩家不在游戏成瘾范围内。

-
小郭聊PTS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3 15: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