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理工考研866法学综合2复习规划
北理工866法学综合2(民法学、商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四门任选其中两门)
刑事诉讼法学考试大纲
1.考试要求
①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与知识。
②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制度、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证据与证明等基本理论与规范。熟悉刑事诉讼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的有关立法与司法解释规定。
③运用刑事诉讼基本原理和程序规定,分析和判断司法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2.考试内容
①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刑事诉讼阶段;刑事诉讼法的性质与渊源;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②刑事诉讼的历史发展: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③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其他专门机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其他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
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管辖制度;回避制度;辩护与代理制度;强制措施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期间与送达制度;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制度。
⑤证据与证明:证据制度的基础理论;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过程;证据规则;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⑥立案:立案材料的来源;立案的条件;立案的程序。
⑦侦查:侦查行为;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帮助;侦查终结;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补充侦查;侦查监督。
⑧起诉:审查起诉;提起公诉;不起诉;提起自诉。
⑨第一审程序: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简易程序;判决、裁定和决定。
⑩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第二审程序的审判;上诉不加刑原则。
⑪死刑复核程序:死刑复核程序的特殊性;死刑核准的权限;死刑案件的复核程序。
⑫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及其审查处理;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重新审判。
⑬执行: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执行的变更与其他处理;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⒁特别程序: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原则、制度与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程序的适用范围与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适用条件与审理;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对象、具体程序以及强制医疗的复查和监督。
3.题型分值
①简述题30分。
②论述题30分。
③案例分析题15分。
4. 参考书目
刑事诉讼法(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光中主编,2013年版。
复习规划指导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阶段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六部曲”。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能让考研“更容易”,才能做到“不走弯路,一次成功。”
(一)择校预备阶段(12月底——3月初):
关键词:全面自我分析、 确定考研院校专业 、了解内部信息、抱定信念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中途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
关键词:扎实理解、参考书及核心资料通读3遍、记下核心概念和公式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为后面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全部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切不可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建议考生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规划,一般2-3章/天,这个速度比较合适。
(三)重点掌握阶段(7月初——11月上旬):
关键词:分清重点、地毯式全面记忆、不断循环巩固、检测督促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掌握重点。要抓住重点,一是要分析真题;二是要专业化辅导;三是内部资料,如出题老师的论文、讲义、当前学术热点等。在此基础上坚持专业课复习的80/20法则,对核心概念、基础概念、重要知识点、要点、常见公式一定要地毯式全面记忆,并反复强化,达到永久记忆。提醒广大考生要自我检测或者让专业课老师及时检测,不断督促,有压力才能保障效果。
(四)框架专题阶段(11月上旬——11月中旬):
关键词:将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建立知识结构树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知识点掌握的零散,不体系化,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狭隘,影响答题发挥,尤其是做大题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参考书的章节架构或者通过总结专题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对参考书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总结了全国各学校专业课的专题和章节联系,能在这一阶段帮助广大考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五)模拟考试阶段(11月中旬——12月中旬):
关键词:全真检测、训练答题方法、试卷批阅、查漏补缺
这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全真模拟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查漏补缺。知识储备的好,不一定答题好,更不一定意味着考场得高分。要全真模考,在考试时间、题型题量和真题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做3-5次模拟试题,通过全真检测发现知识盲点,纠正答题方法,稳住考前心态,要经历一个盲目自信——弱点暴露——完善提高——再次暴露——再完善再提高的涅槃重生的过程,提高答题能力。建议一定要让权威的有经验的专业课辅导老师批改试卷,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六)考前冲刺阶段(12月中旬——考试):
关键词:保持复习热度、调节最佳身心状态、查漏补缺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调整身心状态,以最佳的心态迎接考试。经过前面5个阶段的复习,效果已经基本定型,在最后的5-10天内,要保持每天8小时的复习,保持专业课和公共课复习热度。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跳出来,不要纠缠于知识点的细枝末节,要敢抓敢放,抓大放小,整体通览,查漏补缺。此外,调节最佳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要调整作息适应考试时间,比如考试是上午考英语,那么现在的复习也应该是上午复习英语;要注意饮食健康,充足睡眠;要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输入考研正能量。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美的知识储备,优秀的答题能力,强健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赢在终点,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