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云梯、登清虚...这些道家思想的古琴曲太美了!
道教思想对琴学影响最大,对琴曲主题内容稍加审视,就可以发现,具有道教色彩的琴曲是最多的。
古琴超凡的琴声使弹奏者的心灵超脱尘世的羁绊,达到仙人居住的神秘天界,并得授长生不老的秘密。

《广寒游》,琴曲可以通过其八段的标题印证道教仙踪:旅行者步入云霄,与仙人共宴,最后回到尘世。
这八段分别为:步云梯、登清虚、宴广亭、折丹桂、舞霓裳、舞青鸾、问长生、回云车。

▲北宋,《听琴图》(局部)
另一个较好的例子是《列子御风》,这首琴曲在很多琴谱中都可以找到,一般认为是宋朝人毛仲翁所作。
《神奇秘谱》中记载《列子御风》其十段的标题为:
凭虚驭风、俯视寰壤、渺焉六合、不知风乘我、不知我乘风、志在冲漠、游神太清、长啸空碧、振衣罡飚、兴尽而返。

▲明,《梅下横琴图》(局部)
另一个熟知的例子是《凌虚吟》,认为同样是毛仲翁所作。
这首琴曲有三段,赞颂的是恬淡的隐居生活:蹑云鹤驾、乘风天表、步虚太罗。
根据道家的说法,仙人居住的地方都位于某个特定的地方,比如“西山”或是“上天”。而与此同时,这样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却可以弥漫在普通的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非常接近它,我们也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却不能用眼睛看到它,只能用心灵感受它。

生活在凡间便可以享受长生的乐趣,这乃是隐居高士的特权,他们远离尘嚣,返朴归真,过着道家所崇尚的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文人雅士意识到俗世追求的无益,品味遁世的欢愉,思忖自然天道的永恒。
道教讲求自然、逍遥和超脱世俗的羁绊,追求的音乐“大音希声”,具有道的境界,所以道教对音乐的精神层面非常看重,讲求弦外之音的审美理想。
来自 豆瓣App
-
景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12 1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