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上半年总结
查看话题 >文不解的2019上半年小结---破冰
2019年6月的最后一天,总觉得该写点什么,一是回顾这半年究竟做了些什么,二是为下半年理理思路。毕竟是本命年,说实话,与前两年相比,确实有了一些进步,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经历了一些事之后,相较以往,少了浑浑噩噩,终究还是成熟了些。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上半年的话,我想说是:破冰。
2019第一天

相册里今年的第一张照片,很应题,故贴了出来,姑且算与去年的起承转合了。时值跨年夜,来P大整整两年,却仿佛从这一天起,才开始用心感受它,感受我自己。未名湖人很少,博雅塔也照例挂出了这性冷淡的霓灯。
做为一个南方人,对冰雪有着天生的好奇,四川是没有大雪的,打记事起,只见过一次雪,那就是08年南方雪灾的时候。所以这也是我第一次对北方的冰有这么直接的感受,冰很厚,深处可见裂痕,不知冰下的鱼是怎么活的,夏天见那些金鱼与鸳鸯,总觉得它们是成精了的。沿着冰面走,冷飕飕,那种感觉既新奇又兴奋,望着这无数寒窗学子魂牵梦绕的塔光,迎接新的一年,暗想:终究会变好的,就像这冰终究会融化一样。
谈科研
研究生二年级,一个很尴尬的年级,说科研萌新吧,不是,说科研大佬吧,好吧,还是说说萌新的事吧。搞科研的,依我之鄙见,可划分为如下几种:
第一种:花式游泳型,在科研的海洋里如鱼得水,蛙泳蝶泳自由泳,idea多到溢出来,论文等身,比如后面所提的科研奇才:Q师兄,花式吊打我等蒟蒻。第二种:疯狂灌水型,科研的水很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岸上有人疯狂灌水,大部分人应该是属于这个段位,说他的工作一无是处吧,又好像有点东西,说有点东西吧,又好像很鸡肋。第三种:溺水而亡型,这种就属于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型的了,本来就不会游泳,又对这大海跃跃欲试,纵身一跃,轻则呛水,但扑腾两下,哟呵,少数竟然奇迹般地狗刨起来了,但大多数是扑腾不起来的,泡可能都不会冒一个。。。。。。(好吧,我在此冒了6个,借以告慰)
当初怀着一腔热忱来北大,也是希望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做为一个慢热的人,在一个新环境下需要很久才能适应,也可能是本科没有受过系统的实验室训练,说实话,我的科研之路走得蛮艰辛的。刚开始跟着Q师兄做课题A的,中途被老板安排和师兄H做课题C,老板一直说C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我枯了),C作为一个新的方向,全世界没能找到靶子去follow,所以一直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去年和师兄跳进了一个坑,坑是纽约大学挖的,坑很大,又大又圆,至今还没完全爬起来。中间出了两个工作,投了IJCAI2018, MM2018,一直被审稿人质疑,无疾而终,改投期刊,至今属于生死未明的状态。
所以新年破冰第一件事就是爬坑!从何爬起是个问题,首先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排)研(雷)工作,最终盯上了华盛顿大学的一个数据集,工作很新,当时还挂在Arxiv上,也不敢轻易去踩,否则轻则缺胳膊少腿,重则当场阵亡,毕竟已经研二了,科(灌)研(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还记得当时和老板辩了两周,还是没能辩清楚我要做的问题,但迫于时间,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了,这篇论文无论如何得投出去,目标是IJCAI2019。
就这样在1个半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调研,实验加写作,中间过程可以说又累又幸福的,脱离了师兄的庇护,终于可以撒欢独立科研了,但也面临着事无巨细都得自己carry。赶超实验结果是横亘在计算机顶会面前的大山,我记得当时每晚3点钟睡觉,梦里还在想着代码实验的事,除夕夜晚上,还在调实验结果,外面鞭炮轰隆,内心更是打了鸡血一样,有个小插曲,当时凌晨2点,我在服务器上跑实验,Z师兄问我借GPU,心里一惊,科研的人终是没有所谓过年的(后来Z师兄的CVPR被接受了,也算是皇天不负苦心人),至于我的这篇论文又是后话了。

好吧,说来惭愧,后话就是我这篇论文被拒了,当时IJCAI2019四个审稿人,最后三个正面意见,但由于另一个死磕我,rebuttal也没能掰回来,因此这篇论文没能被接收,竞争还是蛮残酷的,记得收到被拒稿邮件那个晚上,一个人去南门落寞地吃了一顿烧烤,其中滋味也算有苦有甜吧。
搞完这篇论文之后,紧接着来了一个TMM期刊的大改,这儿就不赘述了,但炒冷饭,终究是少了一些新鲜与刺激,所以后面4月-5月中旬,日子过得波澜不惊,说实话,我没有把握好这段时间,按理是应该一鼓作气,做一些新的工作的。
5月中旬到6月底(今天),打一个比赛,一个视频检索的国际评测,这一个多月,仿佛又一次苏醒了过来,忙碌而充实,以至于仿佛昨天朋友圈这群老阿姨老叔叔们还在过六一,转眼却到月末了。明天比赛提交最后结果,无论最终能不能拿第一,这一个月都是蛮好的一次体验。简单概括,收获最大的地方在于: cooperation 。我是个热衷于单打独斗的人,也可以说是个人英雄主义,因此合作意识很淡薄,但这次,一方面,师兄们在帮着老板忙别的事,因此我们这些小的,有更多的机会上位,做为主力,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选择相信我的队友,做什么也不大包大揽。算是进步,表扬一下。
谈读书
我是豆瓣新玩家,但看书一直是我坚持很久的一个兴趣爱好,来豆瓣也是想多看一些好书,认识一些朋友。可以发现的是,在我人生每一个重要的阶段,都有一本好书陪伴着我,这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七岁的时候,买了人生中第一本书《安徒生童话》,初中影响最大的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高中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大学看得杂些,王小波,汪曾祺,马尔克斯,加缪,悬疑,历史,哲学,心理,都多少有所涉猎。记得在武汉最大的一个乐趣就是逛书店,大大小小书店都被踩点完了,现在想想还是蛮怀恋那段刷书的时光的,当时选择北大,一个很大原因是向往北大的图书馆(号称全亚洲藏书最多的图书馆,然而这两年一直在修,修,修,我枯了)。
去年我的阅读是荒废了的,一种断崖式的荒废,一方面是沉(垂)迷(死)科(挣)研(扎),另一方面是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情伤(枯了,以至现在才慢慢爬起来),去年的我,是个怎样的存在呢?辨证来看,我觉得也是我人生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吧。从小到大都太顺利了,突然接二连三地受挫,也未必不是好事(阿Q精神),也算是体验了一把丧丧的学渣生活,去年在干嘛呢?脑子里其实蛮混沌的,一边自嗨式地自我欺骗,一边寄情于游戏与直播,曾经一个蛮抵触游戏的人,想想还是有够丧与讽刺(但有些游戏真的还蛮好玩的,哈哈哈),但现在可能对更多的事物有了包容性,也更明白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毕竟中关村一枚脱离了高级趣味的最菜程序员)。
所以今年一个很好的变化是:重啃书本,找到了一点以前的节奏。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别看我上面叫嚣厉害,但研究生毕竟重心在科(搬)研(砖)上,因此虽然心里建设地很美好,但真正落实下来,能挤出来的时间不多,一般是凌晨一点到两点这段时间(因个人体质而异,不建议熬夜),读书修炼,属于研狗的放空时间,躲在那束台灯的光束下,仿佛世界只有我一人。
这是最近读的一本黑泽明的自传,让我对这个老头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黑泽明的电影最喜欢的是《七武士》和《影子武士》。这半年受日本文化腐蚀比较严重,黑泽明和是枝裕和首当其冲,以前日本文学接触得少些,终究还是读书太少了。
王朔是个蛮有意思的人,对我那熏陶已久的所谓正统思想一记闷棍。
对于文学或者电影,我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视大框架的人,更关注作者能否讲好一个故事,是枝裕和是属于那种小火慢炖型的,文风平静有力量,很多小细节会触动到你,也算是我疗伤之际的一副治愈型良药。
读这本书,主要是源于票圈对女权争论得比较厉害,对部分言论,从感性角度讲,知道其有失偏颇,但又不能很好辩驳,因此来学习一下,结果给看跪了。
蛮喜欢的一本社科书,后续一定写读书笔记,hhh。
这本书对于差序社会这个点,还是蛮有意思的,对于乡村,还是有一种情愫,毕竟若干年后,回乡下盖两间小青瓦,还要回去放牛呢,哈哈哈。
算是一本电影赏析的入门之作,还在学习过程中,算是提升艺术审美,毕竟已经被人吐槽多次了。
做为一名IT码农,这本书算是对口的,但对于其它专业的同学也特别推荐。这本书对整个互联网的潮起潮落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论述,也让我们这些搬砖的,能站在一个更高的上帝视角,看一看这些巨头们的位置,以及选择未来自己的位置。
不好意思,这本书看到一半,实在是没能继续看下去。
是的,半年健身萌新的苦苦探索之路。
本来想小清新一把,看完之后,枯了。
打破最快阅读完一本书的记录,的确,我小清新不起来。
C'est la vie。 一切为了生活!
为了生活+1
为了生活+2
谈健身
如果说前十年对我影响最大的爱好是阅读的话,可以这样说,后十年应该是:健身。做为曾经的一名健身小白,这半年摸爬滚打,也算是入门了。健身真的是一个蛮好的习惯,而当你自律成习惯之后,惯性这辆轰隆隆的火车想停下来都不行。我当初健身的主要原因是,是希望从身体出发,调动我的积极性,事实证明,收到了成效。(下面是北大五四100周年长跑,真人更帅,哈哈哈)

以前有氧做得多些, 主要是跑步和单车,后面无氧器械做得多一些,终极目标是争取有一天,胸,腹和背能练出来吧,哈哈哈,想想六块腹肌真是太骚气了。
谈交友
上一段感情,虽然最后蛮不体面。这半年,反思自己,反思这段感情,终究靠着时间还是慢慢释怀了。还记得刚分手的时候,是一种世界骤然塌陷的感觉,五年的人,突然一下子陌生起来,那一刻我是没有方向的,毕竟我很多的努力是为了这个女人。为什么失败呢?不能全部归咎于距离,虽然广州和北京的距离终究是远了一些,但更重要的是,腻在一起这么多年的两个人,没能准备好这份距离所带来的种种变数,可能还有很多原因吧,我也不提了。遗憾虽然有,但过去的终究是过去了,虽然轻描淡写,但感情上的破冰是最难的,庆幸自己慢慢走了出来,度过了这最难的一年。
这一段感情的结束,一个很重要的反思就是,对于圈子的界限,以前会因为爱情,忽略了很多周围的人和物,过分依赖对方,孤立他人(准确来说是把自己孤立起来),以至于分手后,会有一种被整个世界遗弃的感觉。虽然以前的朋友都还在,但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可能是我自己的愧疚吧,但真的感恩那些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依旧支持我的朋友们,虽然会慢慢杜绝一些无效的社交,更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但能有一些真正的朋友,真的会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开心。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给自己打气,虽然我不是一个正能量的人,从小到大都有一种忧郁厌世的气质,但内心隐隐的那股子不甘心与不满足,永远是我前进破冰的最大动力,所以下半年加油,未来加油!
-
机器猫Gord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5 02: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