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读书总结
查看话题 >2019年中读书盘点
年初的时候,只给自己定了一年40本书的小目标,一来考虑到自己的工作强度,二来也是希望自己读慢些,不要为了数量而读书。如今一年过半,将半年来读过的书梳理一番,发现离全年的目标已差不远了。若非3月忙于婚礼筹备,还能再多读几本。
今年读书的主题之一是拉美。1月重读《百年孤独》后深深折服,又把能让马尔克斯倒背如流的《佩德罗·巴拉莫》翻出来重读,较之多年前初读算是读懂了些。为了加深对拉美文学的理解,又找来介绍拉美历史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和《简明拉丁美洲史》,总算是体会到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的现实基础。博尔赫斯是今年才读,但即便以我如今的阅读能力,仍然觉得博尔赫斯像一座“云深不知处”的迷宫,连读几本后不得不停下来,让大脑休息一会儿。拉美文学大爆炸时期的文学家和好作品还有不少,已把科塔萨尔的《南方高速》和波拉尼奥的《2666》收入囊中,博尔赫斯的书也还要再啃几本,到年底看能有怎样的收获。
其实从小偏爱的是中国文学,而对外国文学不太感冒。长大了才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翻译导致的。小时候不懂得甄别,被一些盗版外国名著拗口的翻译腔坏了读书兴致。今年读的书中外国作品居多,但几乎不影响我的阅读体验,反而觉得一些译者真的太棒了,比如博尔赫斯作品的译者王永年、《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译者杨玲,都是极其出色的西班牙语翻译家,甚至边读边燃起了我想学西班牙语的冲动。可惜工作强度着实不允许,能挤时间读几本书已甚为不易。范晔著有一本介绍西语文学文化背景的集子《诗人的迟缓》,已列入下半年的书单。
读过的每本书我都在豆瓣上标记了短评,在此就不赘述了。除了上面提过的,再推荐几本喜欢的吧。
我是去年末听说“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包括《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可能是期望太高的缘故,读完第一部虽意犹未尽,但仿佛未达预期,幸好此后的几部都稳定在相当高的水准,叫人欲罢不能。看完第二部时我说这像一本青春伤痛文学,一位朋友说全部看完你会发现原来是人生伤痛文学,诚不我欺。读者陪着埃莱娜、莉拉和朋友们一起长大、成熟、变老,见证她们紧密又微妙的友谊和各自一言难尽的家庭和纠缠不清的爱情,几乎可算是一部成长史诗了。很少看到能将势均力敌的女性好友间既互相欣赏、互相依赖又互相较劲的微妙心理描绘地如此真切生动的文学作品。后来读到讲同一地区的男性友谊的《那不勒斯的萤火》,体验就差远了。得知HBO翻拍了《我的天才女友》,特意去找来看了几集,埃莱娜、莉拉和尼诺真可谓是神还原,那不勒斯也是我读到的样子。期待一下后面几部的翻拍效果。
中文作品中也有一些惊喜。《白耳夜鹭》是一本不太知名的短篇小说集子,我也是经好友强势安利才知道的,截至我读的时候豆瓣上只有30人标记读过,未免太可惜。书中八个短篇,几乎篇篇有惊喜。风格各异,手法精妙,文笔老道,意蕴绵长,引人回味,且文化功底和法学基础非常扎实,可以说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则沉重得多。抱歉地说,一开始我只把它当成一本不用费脑子的畅销书,打算当作阅读博尔赫斯过程中的调剂,万没想到竟是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但真希望她可以不写那么好。读的时候觉得作者林奕含的笔法神似张爱玲,而书中的老师就像胡兰成,读完看作者生前的访谈,果然是张爱玲的忠粉,胡兰成也正是书中老师原型的原型。前些年我曾买了一系列胡兰成的书,想看看能被张爱玲爱上的男人是什么样的,结果读完《今生今世》就再也不想读他写的任何东西了。真的是文学辜负了这些至情至性、至纯至善的女孩子吧,她们秉着思无邪的信念信任文学,却被披着文学的狼伤害终身。他们说的话多么动听,多么具有迷惑性,最可恶的是竟然还能在他们的逻辑里自洽。温良恭俭让,当真是无耻之尤了。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作者的悲剧人生捧热了这本书。如果你恰好就是这样想的,我建议你认真去读一下,相信会有改观的。
总体来说,上半年的读书成果自己还算是满意的。虽然和豆瓣上动辄百本的大神友邻们比还差得远,但毕竟自己是需要每天工作十几小时的律师,要读书就只能在牙缝中挤时间。下半年则宁愿控制点速度,尽量多啃些硬骨头。
爱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读书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