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果然很北野武
哈哈,果然很北野武。这样想时,在看北野武的随笔《北野武的小酒馆》,当然,最具北野武风格的人只能是北野武自己。
北野武在他四十多岁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车祸,骑着摩托车酒驾,事故导致他的半边脸塌陷,差点失去性命。
那次在医院,一回医生为他做治疗,要拔除从右脸横穿左脸的固定器械,北野武说他能感觉到金属棒在鼻子底下一点一点地挪出去,同时还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那声音就像金属棒把脑汁也一并带了出来。
于是,在这时北野武说了句:“我现在完全了解了关东煮的心情。”
医生马上怒叱道,“别说蠢话。”
北野武无论作为演员还是导演,他的作品都极具个人色彩。北野武是什么样子,他的印象在我这里都来自于他的电影。如果有看过的他的作品《菊次郎的夏天》,那么一定会理解上面“关东煮”这样有趣的话,并且大概会笑着说,这就是北野武。

电影《菊次郎的夏天》讲述的是被父母遗弃的小男孩正男跟随北野武饰演的菊次郎去寻找妈妈的故事,一开始菊次郎为了骗用正男的钱答应了下来,却带着他去赌马场,并在后来导致正南差一点被一个变态狂拐走,经过一路挫折他们最终找到正南妈妈的家,但那位女士已经建立了新的家庭。这场景触动了已经成为“痞子”的中年大叔菊次郎,使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便带着正南去海边,与两个骑行者、一位流浪诗人陪着正南玩起了游戏。关于夏天的游戏,是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经历过的,池塘、西瓜、夏虫、田野中的奔跑,终于这些经历使得正南破涕为笑,满足了他最为缺失的一部分情感——父爱,同时令这段经历成为正南最美好的回忆。
在这部电影里,北野武细腻的表达了传统父子之间的那温情的部分。而他在书中谈到,父亲与他的谈话很少,自己从小到大都是母亲在管教与照看。唯一一次父亲陪伴他,是有一次带他去海边。而在现实生活里,北野武的父亲名字就叫做菊次郎。

因此,《菊次郎的夏天》这部电影带着浓重的北野武风格,而他也将自己的个人色彩尽力的表现,一方面他成功的演绎了一位叫人牙痒痒的流氓,另一方面他的“坏”行为所表现出的孩童般的有趣又叫人笑着原谅他,并会觉得这样的人要是做一个正儿八经的人,才是真的不正经呢。而如此这般的有趣也成为北野武最显著的特点。
说起来在这本《北野武的小酒馆》中,那种“不正经”的时刻也真是比比皆是。
北野武在一段讲述互联网的兴起对年轻人的影响时,说到自己作为一个老派的人是排斥这种“奴役”人的事物的。然而当他听说互联网上可以下载色情电影时,便喊着身边的人,“给我搞个互联网来。”助手买来电脑,果然在上面可以看到,但他却因为点开看了之后忘记关闭,结果被扣了很多钱,又生气起来。

他还讲到自己在做搞笑艺人时,工作真的很拼,会跟女孩子一边睡觉,一边写搞笑段子。
关于情人,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理论,和一个人处,是两点对立,跟两个人处,是三足鼎立,这就像是画多边形,边数越多,关系越接近圆,维系起来也越稳定,因此,情人越多越好。
有一次,和一个女孩第一次约会,他就觉得当时约会三次就可以确定关系,然后才一起睡觉的隐形规则太啰嗦了。为什么不能觉得可以就直接处关系,睡觉之类的呢。于是,他就这样跟女孩说了,结果就被大骂了一通。
除过这样的不正经,有趣,率真之外,北野武也强烈的表现着他的另一面。但如果你只看过《菊次郎的夏天》,或者《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或《坏孩子的天空》这样细腻,温和,带着浪漫情愫的电影作品的话,那么对于北野武的另一面,你可能会惊讶。这也是北野武?!

书里有一段。有一次,北野武受英国电影协会邀请飞去伦敦,协会会长到希思罗机场接他。那是北野武和协会会长第一次见面,当时会长显得有点诚惶诚恐。
不住跟北野武说,“为您准备的豪华轿车突然发生故障,所以只好用这种车子来接您,实在对不起。请多多包涵。”
当时北野武想不通那会长为何要因此一直跟他道歉。
几年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一次宴会酒后,朋友才说出了真相,“那天我们的高级轿车突发故障,只好派了一辆面包车去接你。当时我的心里真的吓得要死,怕你因此会杀了我。因为我以为你是日本的黑帮头子。”
还有一次法国北野武电影协会的两位会长跑到日本去找北野武,北野武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带着他们去酒馆喝酒,这两位法国影迷都惊讶了,不相信面前的这个把酒言欢人就是北野武,更不相信北野武以前做过漫才演员(漫才是日本的一种两人对口搞笑的表演形式)。直到北野武给他们放出了以前的节目画面。
另一面的北野武,寡言、冷峻、凶狠。在北野武从小生长的环境中,黑帮火并算是司空见惯。他小时候看到过,妻子通知吃饭之前,男子的帮派约好与邻对的社团干架,男人去了。结果肚子上挨了一刀,喊了一声“好疼”,身子随即蜷缩起来,就这么倒地而亡了。
在《大佬》、《极恶非道》、《凶暴的男人》、《花火》这些电影里,北野武总是微驼着背,不说话,冷漠地行动,面对对手的时候只是微微抖一抖眼角,不动声色,令人胆寒。所以能给人以黑道的印象,也就不足奇怪了。

对于外界评论自己总是拍黑道电影,而他又那么知名,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吧。北野武直接反驳道,如今市面上流行那么多的鸡汤作品,这个世界变好了吗。
日本最为盛名的大导演黑泽明非常欣赏北野武,他在给北野武写过的一封长信中说到,“日本电影的未来就拜托你了。”

但北野武知道自己虽然崇敬前辈,却不能去刻意的去模仿他。“再者说,我和黑泽明导演本来就属于两类人。”
相较于黑泽明的大气、厚重、精细,具有史诗感的作品。北野武的作品更具个人色彩,他习惯于表达自我,不管是《菊次郎的夏天》中的童年与父爱的追忆,还是车祸后的作品《花火》的自我释放,又或是《那年夏天,宁静的海》里极致沉静,抖落喧扰的追求,以及黑帮片中个性化的演绎,都充满了个性化的表达,甚至在学会绘画之后,他还会将自己的画作插入到电影之中。他说拍自己的电影,不追求所有人喜欢,只要一部分人喜欢就好了。

这样的北野武,或许在他一开始选择拍电影时,又或者开始选择做搞笑艺人之时,又或者是更早一些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不过,我现在觉得,当时自己之所以那么怕死,也许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这个。因为我被束手束脚地五花大绑着,因为我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所以我体会不到活着。”
北野武上大学的年代是日本学生激烈抗议安保法案年代,学生很少上课,学校也只是期盼着学生能平稳结业就好。那时,像北野武这样的年轻人普遍接受存在主义、萨特和波伏娃的年代,北野武开始思考该怎样存在。虽然母亲为他设计的道路是读完理科大学,去像丰田一样的大型企业做工程师。但他觉得自己不喜欢,并且认定了制造业薪水太微薄,制造业没有前途。因此,在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学,开始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用北野武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怕死的人,但这一次抉择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场“自杀”。
即使自己将一无所有,痛苦艰难,还是要选择剧烈燃烧般的活着。书中有一段北野武讲着星星的比喻。就像天上的星星,从地球上望过去,是美丽光辉的形象。可要知道,它正在以几百亿度的热量在燃烧。而且它必须一直这样光辉下去,直至热量全部燃尽。要做出一番成绩,是真的辛苦啊。
但北野武又说,即便有机会可以让他的人生重新选择。
“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哪种滚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