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月,佛寺(四)
说实话,之前对寺庙一般都是敬而远之的。记忆中最近的一次是爷爷带我去湄洲岛找妈祖还愿。爷爷是福建人,虽然他很少把妈祖挂在嘴上,但每一次我们这些小辈要经历人生重大的考试——高考时,他就会虔诚地到湄洲岛去烧根香拜一拜。虽然还是大一时候的事情,却已经快要记不清了。印象里只有炎热的太阳,怎么也爬不到头的台阶,以及烟熏火燎的香炉。我看到过比胳膊还要粗的香,像是能烧一辈子似的,蹿天的烟,迷了神仙们的眼睛。
- 这样的印象并不能说是很好。
“这次来的平宁寺有没有什么不同呢?”将重重的单肩挎包挪到另一个肩膀,我向山上挪动着脚步。“估计以后不会再来了吧,这么远。”这时候据我走出家门已经快要3个小时了,也终于望到了接待的帐篷。
我看到几位义工坐在长长的帐篷下扇着风,等待着来参加禅修营的人。然后,我就认识了第一位在平宁寺的好朋友——杨偲。初见她,觉得是个性子温婉的南方妹子:说起话来慢里斯条,软软糯糯的;瘦瘦小小,走起路来还有些弓着身;一头亮丽的短发,笑容很可爱。“你第一次来平宁寺嘛?”“那我带你转转吧。”没想到,姑娘骨子里这么热情爽朗。反过来想想我自己,一直是别人不提就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朋友是少交了不少,但心里总觉得这样才更安稳些。
- 我在害怕什么呢?
她带我又走上了一小段台阶,来到了开阔的平台。“这个是法堂,刚建没几年,大型的活动都会在里面举办。”眼前是一座很大的中式建筑物,木质结构、瓦砌的房顶,却清晰可见一个个长方形的玻璃窗。当时,这个建筑物还没能给我留下太多印象。
“这个是斋堂,就是吃饭的地方。”“这个是寺门,”寺门上方斑驳的写着“平宁寺”三个字。中间的门没开,于是我们从左侧绕进去。过了小小的寺门,忽然整个世界就变得更温柔了一些,我想大概是因为绿色更多了的原因。左手边是些开了小白花的树,右手边则栽着一盆盆三角梅,紫盈盈的非常可爱。前面是一座看起来不太年轻的石桥,石桥的对岸又有许多高树。
跟着杨偲走过了石桥,我俩也已经聊到她学佛的事情了。“我以前总是跟父母生气,”没想到看起来慢里斯条的小姑娘也像我一样喜欢跟爸妈任性,“但后来学了几个月的佛,慢慢就好很多了,他们也能看到我的变化。”原来学佛还能有这种功效嘛?还有,没想到这么小的姑娘就开始学佛了。一问才知道,杨偲还比我要小一岁,大学正要毕业,也跟我一样正处在想不清楚应该做什么的迷茫时期。
“我们去拜拜佛吧。”我没有吱声,只是默默跟着她上了台阶。面前的小院子倒像是个印象里的佛寺的样子,四四方方,每个殿里几个佛(或菩萨?),佛的座下一个长条桌,桌上放着五颜六色、新鲜或不新鲜的供品。
- 可我总是感觉,少了些什么?
-
crystally--bu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9 0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