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点赞,还是造势?
根据知乎上一位网友的回答,点赞功能被设计出来的意义主要在于:

一项调查显示:

网络上有一种声音:很多时候,点赞仅仅是礼节性的客套,甚至可能是被动行为。这种含混不清的表达,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零碎、模糊。一旦点赞被赋予太多“赞赏”之外的含意,反而成了一种包袱。 但这其实都不是重点。我认为,对于所有文章及文章下评论的点赞功能,都应改变点赞功能的表现形式,使点赞效果只允许点赞者和被点赞者可见,其他人均不可见! 我在网上查找关于“点赞功能评价”信息的时候意外发现,确实已经有公司准备这么干了!有消息称,Facebook旗下图片、视频社交网站Instagram正在进行隐藏“点赞(Like)”数的测试。Instagram在测试App中带着的一条消息里称:“我们希望你的粉丝专注于你所分享的内容,而不是你帖子有多少点赞数。在这次测试中,只有分享帖子的人才能看到它所获得的喜欢的总数。” 在最近举行的TED大会上,推特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ck Dorsey表示,如果还能重来,推特不会再注重“点赞数”和“粉丝数”,甚至会删除这方面的功能,因为它“并没有给互联网带来什么积极健康的贡献。” 我为什么要强烈支持这一改动呢?一般认为传统的点赞行为有利于筛选出比较“优质”的内容呈现给用户,可问题是,这些被筛选出来的内容就一定是“优质”的吗?多数人支持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些可能有误导的信息出现在了用户眼前,而是在于绝大多数人都更倾向于“认同多数人的观点”这一心理特征! 人类是群居动物,而“孤独”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这种“危机感”可以帮助提高人类的生存几率。正因如此,选择“认同多数人的观点”可以让人感觉到“安全”、“舒适”。 但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多数人的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我相信这一点在各个领域,大家都是有所领会的。
纵观当今的网络环境,对于有争议的话题,认真辩论的没有多少人,多是甩口号,耍脾气,杠精获高赞并被列入热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很多人是带着意识形态在做辩论,没有常识,也不愿意去了解,最后陷入无穷细节的争辩中。。严重缺乏对事物客观判断的最基本素养!我相信,如果网络平台能够改善“点赞效果”,那么这些人就没了“主力军”,将会被动的开始去思考问题的本质,逐渐变得更善于思考。
-
时代尘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27 21: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