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伟星股份和中捷时代
喜欢伟星股份,但一点都不喜欢中捷时代,真的没法爱屋及乌。始终没想明白伟星股份怎么那么偏爱中捷时代,越不成材越是溺爱,先是花1.5亿元重金购买(一半股份一半现金,收购形成的商誉在2018年已减值20%)51%股份,还嫌不够,继续花天价9790万元现金购买9%股份(莫非伟星真的觉得捡了个大便宜?),同时又花了100多万元投资侯又森的另一家公司——北京中鹏航安(不知道是不是伟星的下一个干儿子),到2018年期末只剩57万元。这么多钱做啥不好,多分红或者回购股份,干啥要又是送股份又是送钱又是请做高管的去认个干儿子呢?
干儿子是个才也到罢了, 可惜是个木材。老板用自己的钱给自己公司贷款,钱是从左口袋放右口袋的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是老板给自己的公司高利借款。如果公司真的缺钱为何不向银行融资呢?银行认为有较高风险而不愿意借钱。当然确实有相当多的中小微公司会有融资难的问题,有很多方法去解决,但不会有老板自己高利给自己公司。更为微妙地是二年低息向伟星借了1000万元,转手又将钱按照当前银行短期贷款基准利率(年利4.35%)借给中捷时代二年,不出一分钱稳赚利差,而且真的是“稳”的无风险,不担心上游催款(即使没钱还,伟星也会睁只眼闭只眼记作减值,谁会问自己儿子讨债的?),不惧怕下游不还钱(自己的公司砸锅卖铁也会连本带息还自己的钱)。当时奇怪按照以往德性怎么会以银行利率借款呢,事情果真不简单。


当年伟星股份收购中捷时代时,一点都不看好这起收购(见文《20160328伟星股份收购中捷时代的风险》),时过境迁,重新再回头去看当时的对赌协议中达成三年利润,虽然利润如愿达成,但这里面是有水份的,不公开中捷时代2015、2016、2017这三年的审计报告,同时连基本的现金流量表都不公开。2014年和2015年对中捷时代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2015年应该是上半年的审计),而2016年和2017年对中捷时代的审计意见只字未提。
中捷时代占伟星股份的收入不到10%,对伟星的影响有限,不会给伟星带来高增长也不会拖后腿,但会可能成为一颗炸弹,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