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我也曾入戏很深
作为一名戏剧爱好者,我们往往只是坐在台下,默默注视、欣赏着“第四堵墙”后演员们表演,钦佩于他们的专业素养,沉浸于或动人或离奇的剧情……而我们很少有和喜爱的演员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甚至是走到台前,和他们一起搭戏的可能。
而“一时瓣课”演员养成计划Vol.02“一只戏精的诞生”,为各位“戏精”实现小小心愿来啦!

话剧《归来》讲述的是四个破碎家庭的故事。在「归来酒家」饮下一杯酒,想念的人终将归来。怀揣着希望,那些深情活着的人们蜂拥而至,举起酒杯,饮下思念。沉默不语的店长,爱骂人的奶奶,打扮考究的女教师,停驻不前的丈夫……这群人的生活好像定格在了失去的那一刻。将困顿与苦痛化作杯中酒水,喝下一杯才能知道,原来我们都与温柔擦肩而过。
本次活动为大家请来的是话剧《归来》的主演老师们:




活动场地就在《归来》演出场地——归来剧场里。舞台上的灯光和布景都和话剧中的别无二致,给“戏精”们带来切身的舞台体验。


活动一开始,大家都有些拘谨。热身运动之后,老师们带着大家玩起了即兴热身的小游戏,一时间就打破了紧张拘束的气氛。大家围作一圈,依次将“zip”“zap”“zop”三个词汇、随机选择一名玩家传递,念出词汇的同时拍一下手,再指向目标玩家。

经过一轮示范,大家充分了解玩法和规则之后,两位老师带领大家开启了淘汰赛。有的小“戏精”反应不过来,有的犯迷糊说错了单词,还有的不确定自己是否目标玩家。老师从旁耐心指导,总结大家失败的原因,是上一个玩家给的信号不够强烈,没有眼神交汇?还是自己不够专注?呼——看来当演员要保持很好的专注力呀!
第二轮小游戏,“戏精”们终于可以演点什么了,不过是扮演一个实物。由第一个人开始决定自己扮演的实物,奠定整个场景的基调,后续“戏精”们再陆续加入,使其丰富。这也太考验大家的想象力啦。


“我扮演一个电线杆。”“那我是电线杆上的麻雀!”“我是电线!”“我是对着电线杆撒尿的狗!”“我是扫地的清洁工。”……
“我是太阳。”“我是逐日的夸父。”“我是一条河。”“我是射日的后羿!”“我是后羿手里的弓!”“我是箭!”……
“我是一堵墙。”“我是墙角的扫帚。”“我是簸箕。”……“我是墙上的蜘蛛网!”……
“戏精”们脑洞大开,瓣瓣完全猜不到下一个扮演的会是什么,佩服佩服~Σ(⊙▽⊙”a

第三轮小游戏,陈老师邀请大家上台,先是旁若无人漫无目的地在舞台上漫步,根据老师的指令切换步伐速度。待“戏精”们逐渐沉浸之后,老师逐渐增强难度,设置起了小情景。比如耳边突然出现一只蚊子——有的人偏了一下头,有的人挥了挥手假装赶蚊子;蚊子越来越多,“戏精”们的表情也更不耐烦和抓狂起来~

大家逐渐找到表演的感觉,随着老师给出的场景不断切换,想象力也接连丰富起来。“闻到花香”——露出愉悦的表情;但“对花粉过敏”——挠挠痒;“阳光非常刺眼”——用手抵住额头挡住阳光;“突然出现一条恶犬”——大家被吓一跳的反应异常真实……



接着是关于考验演员间互相信任的小游戏。两人面对面手掌相抵,一人引导一人跟随,两人仿佛连体婴一样做出相同的动作,或快或慢,或大或小。老师还特地要求合作的两人要互不相识,这对大家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最后一轮游戏,难度再次升级!由老师给出台词,大家两两一组,为台词设定角色和背景。
“你好。”“你好。”“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你来这儿干嘛?”“随便看看。”老师们给出的台词都是简单的几句寒暄,留给“戏精”们很大发挥空间。有的“戏精”扮演前任偶然再度相遇,有的则是扮演貌合神离的好友,有的是扮演怦然心动的男女……
大家没有事先讲述自己的故事背景,只靠两人间的台词、表情和肢体动作展现给观众,但观众们都能猜出简单几句台词背后,传递出的感情。“戏精”们生动的表演和新颖的情节设定也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过足了戏瘾,老师们又给戏迷们发福利了。大家还能喜欢的演员老师在舞台布景里单独合照,还能使用道具给自己“加戏”,真真更像一个演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