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华夏文明最黑暗的一页
最近耐心听了一系列国史讲座,对华夏文明黑暗的一面感到震惊,当然这类东西,“初中历史课本”肯定不会提及。
比如:明成祖诛杀方孝孺,诛了十族,虽然理论上这是皇帝的权力,但纵观历史,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文明史上还是很少出现的。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最低,是个混混,很多人把这一点当成了明朝的原罪,明朝确实糟糕无比,然而原因仅仅是朱元璋是个没有文化的混混吗?恐怕未必,明朝是华夏文明最黑暗的一页,但是这种黑暗,在历史上却是不断出现的,并不是仅仅出现在明朝。
例如:中国人熟知的岳飞惨死风波亭,罪名是“莫须有”,听起来离奇,然而宋朝被迫害致死的军人又何止岳飞,还有枢密使狄青,也是位极人臣,担任中央要职,后被排挤,50岁就去世。欧阳修在写给皇帝的函件里,赤裸裸的说,“他是行伍出身,担任如此要职,这一点难道还不能引起皇帝的警惕吗”?狄青的罪名是什么?罪名是:行伍出身。仅仅因为是军人出身,官僚集团就如此赤裸裸的去迫害一个人,如此阴毒,让人不寒而栗。而且,这样赤裸裸的迫害还不仅是对军人。还有对女人,马嵬坡兵变,杨贵妃又有什么罪呢?一样被逼死。除此之外,还有对吏的迫害,中国人熟知的“水滴石穿”的故事:有个小吏,偷了一文钱,官员要治他的罪,小吏不服,官员却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下令处死小吏。这样的故事,竟能成为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被反复玩味,满足中国人的心理。
古代中国,士农工商是社会的主体,或者说“正道”,宋朝军人是新出现的群体,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隋朝出现的异类,因为吏是不能升官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宋朝军人和吏都是“士农工商”以外的群体,整个社会特别是文官集团对这些“异类”的迫害就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这种风气甚至一直到清朝都是如此。在文官眼里,军人必须头脑简单,一个军人如果智力发达,通晓政治,那就是犯了弥天大罪,“这难道还不能引起皇帝的警惕吗?”
了解国史以后知道,宋朝的军事实力从理论上是不弱的,宋朝有70万常备军,70万常备军是什么概念呢?比北方在中国的蒙古人总人口还多,但是假设一下,如果把十大元帅换成十大进士,中国的历史就会改写了吧。
我没有像一些狗屁文人一样,从历史中读到所谓“中华独特的文明优势”,相反,我读到了华夏文明最黑暗的一面。殷商盛行大规模的用活人祭祀,相当残酷。想象一下,如果本尼迪克特用她那本《菊与刀》里面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人,也许他同样会用“既、又”的语法来写,中国人“既是”文明、仁慈的,“又是”野蛮、黑暗的。“仁义”一直是中国人文明的核心之一,传说古代周朝农民耕田边界都会互相谦让,走在路上的人都会让长者先行,周文王以“仁义”获得了天命,后来周武王又消灭殷商,建立了周朝。但殷商也盛行大规模的用活人祭祀,商汤还是著名的“贤王”之一。中国也有“诛九族”这样残忍的做法。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科举制度,其实是一种殉葬制度,只有很少人能跃过龙门,其余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成了殉葬品。
在这个问题上,我绝对支持鲁迅先生,鲁迅写了这样的话,中国的历史,满篇写的都是“仁义道德”,然而字缝里写的都是“吃人”,在这个问题上,鲁迅一直是正确的。
历史真的像一些人想象的:崖山之后无华夏吗?真的像一些人想象的:宋朝失败只是偶然吗?明朝只是受了蒙元的影响才衰落吗?恐怕不见得,宋朝衰亡有某种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也许就是吃人的科举制度、吃人的社会,当一个社会不断的吃掉自己的人民,这样的社会又有什么希望和前途呢?明朝的糟糕真的是因为蒙元吗?恐怕不见得,朱元璋的所作所为,即使是蒙古人也做不出来。明朝的政治水平远远在元朝和清朝之下。如果真的是受到蒙元的“不良影响”,那我们应该认为:明朝应该是更好一些,而不是这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