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公务员面试中取得高分,平时应该如何积累?
想在公务员面试中取得高分,平时应该如何积累?

有同学看到这个问题会说:老师,今年的面试刚刚结束,明年的还早呢,着什么急啊?
可是,从笔试成绩出来到面试,也不过二十多天的时间,你确定你能在20天的时间看看资料,说说话,就能顺利上岸?如果你不是天生口若悬河的演说家,那还是趁早做准备吧!
有同学说:我笔试能不能入围还不知道呢,准备那么多干嘛?
可是,难道平时积累素材,好好练习说话,仅仅是为了上岸吗?成为一个思想敏锐、知识丰富、语言表达流畅的人,难道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吗?
好,言归正传,
想在公务员面试中取得高分,平时应该如何积累?我今天就从心理、表达、素材三方面来说下日常的积累。
01 心理积累
很多考生提起面试,都超级害怕,觉得进的不是考场,是刑场,想起坐在那里的考官,心就哆嗦!尽管老师会用如下语句劝慰你:
别害怕,考官也是人,不是老虎,吃不了你!
你面试完,说不定和考官一辈子也不见面,有什么害怕的?
害怕解决不了问题,不要紧张!
把考官当空气,当大白菜,当你叔,当你舅,当你阿姨!
马上就要上“刑场”的考生知道,这些话对缓解心理压力没任何帮助。这道理我明白啊,但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紧张!
想缓解面试考试的紧张情绪,日常需要做的积累就是多找机会当众发言。如果考公务员是你的目标,那你就要在平时多多发掘当众讲话的机会,只要有机会,就抓住,哪怕刚开始说的不好,都没关系,总比你从来不当众发言,然后把自己的处女秀放在考场那天要好吧!
当众讲话的场合都有哪些呢?
如果是在校学生,比如上课回答问题、参加小组研讨、学校社团活动、学校演讲比赛等。
如果是在职员工,可以单位各个大大小小的会议上,瞅准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单位组织的一些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参与。
总之,自己多找机会练习胆量,不要平时一直当闷声葫芦,却妄想着在考场上一鸣惊人!
02 表达积累
表达是指说话的外在和内容,最好的表达就是发音正确、吐字清晰、语言简洁、内容深刻有逻辑,做到以上几点,就能获得面试高分。
如果一个人在言语表达和沟通上能达到以上标准,高分通过面试只是顺手摘的果实,最重要的是对你的事业和发展有关键性的作用。
丘吉尔曾说:“你能对着多少人当众讲话,你的事业就会有多大!”美国总统尼克松也认为说话的能力很重要,他说:“如果让我重进大学,我将修好两门课:演讲和说服。”
言语表达能力有欠缺的同学,千万不能等到考试前,平时就要练起来了!
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的,四声读不对的,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的,一定要重视起来,买一本主持人语言表达方面的书学习发音,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练习。
同学一定要重视吐字发音,尤其那些ZC不分的人,若一直听你ZC不分的表达,脑神经都要崩溃,哪里还有心听你说话内容!
包括四声一定要念对,偶尔一个字问题还不大,如果四声老读不准,会让人怀疑你的受教育水平,除非你已经是大佬!
面部表情也是要重视的问题,平时也要注意练习起来!
有的同学,答题还不错,有内容,表述也流畅,就是面部僵硬,不苟言笑,好像对面的考官欠了他200块钱。当然,这有部分原因是心理紧张造成的,但是面部表情也是可以练习出来的。
平时没事的时候,对着镜子多多练习微笑,多看看自己说话时的面部表情。
言语流畅性的日常训练,则可以找一些材料,每天固定时间朗读十分钟。不要小觑朗读,你坚持一段时间,就知道大声朗读的好处了。
04 素材积累
其实素材积累,我在很多篇文章里都说过,再说,又是老生常谈,但是这个很重要,所以今天老生再谈一遍!
素材积累的工具,用笔记本、资料卡片、活页夹、印象笔记都可以,我个人推荐印象笔记,理由是容量大、查询速度快,多个终端随时用!
怎么积累?平时看到的“好词好句”,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在一起。
如何分类,这看个人喜好和学习习惯,你喜欢分成什么样的类型方便自己学习,就分成什么类型。拿我的素材分类来说,就像结构化面试题,我就分成了若干类:
我先按照题型分类。如:综合分析类、人际沟通类、解决难题类、计划组织类等等,我把相关的题目分类整理到各个名目下。
这样分类,我还嫌不够,又按照题目的内容分类。比如有的题目内容讲老年人,老龄化社会的,有的题目讲留守儿童,有的题目将环境治理,这样再根据题目的内容分类,把相关题目整理到各个名目下。
除此之外,我还按照公务员的工作进行分类,按照社会学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分类,或按照考点分类,就这样一道题目可能被我分成好多类别,形成一个交错的网络。
这个分类整理工作量是巨大的。此刻,印象笔记就能体现出它功能强大的一面:大容量和高效率。
分类整理完成后,平时无论是阅读书籍还是碎片化阅读,我都会把自己需要用的内容大卸八块,分别扔到各个类别中,需要用的时候,一查找,所有的积累都在。
当然,收集素材的最终目的不是放入电脑,而是存进人脑!
看到我说的这些,同学也不要被吓到,工作量的确不小,但是若放在平时,每天花个半小时、20分钟做些积累,一个月下来,一年下来,那个素材量是绝对足够了!其实,最后真正用上的并不需要很多。
虽然真正用在考场的素材不一定很多,但是那些你看过的、听过的、说过的、感悟过的、体会过的,都已经融进你的血肉里。不是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说:“每个人的气质中,都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