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75) 1950 DA
(29075) 1950 DA是一颗近地小行星。该小行星因为是目前已知小行星中撞击地球几率最高(0到0.33%)而闻名。它曾经是巴勒莫撞击危险指数最高的天体(0.17),并可能在2880年撞击地球。在2004年12月底一次短时间观测后小行星99942成为该指数最高的天体,达到1.10。
发现与命名
1950 DA由卡尔·维尔塔宁于1950年2月23日在利克天文台首次被观测到。它被发现后连续观测了17日,之后就因为短时间观测造成维尔塔宁计算的轨道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失踪了。2000年12月31日该小行星重新被发现并编号为2000 YK66,两小时后确认是1950 DA。
观测
2001年3月5日,1950 DA以0.0520726天文单位的距离接近地球。当时天文学家于同年3月3日到7日以金石深太空通讯中心(Goldstone Deep Space Communications Complex)和阿雷西博天文台对该小行星进行观测。
相关研究显示1950 DA的平均直径是1.1到1.4公里。Lenka Sarounova 和 Petr Pravec 对它的光变曲线研究发现自转周期是2.1216 ± 0.0001小时。因为1950 DA的短周期自转和无线电波波段的高反照率,一般认为它是密度较高的小行星(大于3 g/cm³),并可能由铁和镍组成的。
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至今1950 DA轨道最佳计算解的结果如下;
相对于黄道面的轨道倾角是12°(平面内摄动减少)。
高精度雷达测量测量结果比光学更好。
观察视界是60年。
未确认区域与轨道共振相关。
下一次以电波望远镜观测1950 DA的机会在2032年。
如果1950 DA持续以目前的轨道运行,它将在2880年3月16日靠近地球。但在这段期间内它可能会因为亚尔科夫斯基效应引起轨道的少许改变。电波与可见光观测资料显示它可能是有两个可能的极点方向。它距离地球最远可能达到数千万公里,另一种可能是撞击几率为三百分之一。
体积与1950 DA相当的天体如果撞击地球,会使地球的气候和生物圈造成改变,并摧毁人类文明。这类潜在危险天体的发现使相关领域科学家对于避免小行星撞击(Asteroid impact avoidance)的可能技术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