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修不可证不可得
《宗鏡錄》卷23:「問。此一心宗。成佛之道。還假歷地位修證[2]不。
答。此無住真心。實不可修。不可證。不可得。何以故。非取果。故不可證。非著法。故不可得。非作法。故不可修。以本淨非瑩。法爾天成。若論地位。即在世諦行門。亦不失理。以無位中。論其地位。不可起決定有無之執。經明十地差別。如空中鳥跡。若圓融門。寂滅真如。有何次第。若行布門。對治習氣。昇進非無。又染淨階位。皆依世俗名字分別。則似分階降。不壞一心。譬如眾生位如土器。菩薩位如銀器。諸佛位如金器。土銀金等三種器量雖殊。然一一器中虛空。遍滿平等。無有差別。虛空。即喻一心法身平等之理。諸器。即況根器地位階降不同。道本無差。隨行有異。夫論行解。頓漸不同。現行煩惱有淺深。熏染習氣有厚薄。不可一向。各在當人。」(CBETA, T48, no. 2016, p. 543, c25-p. 544, a12)
[2]不+(證)【元】。
略说:
【不可修、不可证、不可得】说的是第八识真心,祂无始以来恒常存在,一切有情本自具足,不是因修而得,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平等平等。第八识不了别一切境界相,没有一切的相名分别,而所谓的修、证、得都是建立在相名分别基础之上的,对第八识来说,永远住在胜义谛中,一真法界没有一切法相,一切法平等无差别,也没有什么修与不修、证与不证、得与不得的差别。
【修、证、得】是随顺世俗知见,针对五蕴身来说的。只要是五蕴身,就一定不离相名分别。别的不说,至少你要吃喝拉撒,一切不分别的话,如何维持生存。因此讲【修、证、得】就一定是针对五蕴身,一定不离相名分别的世俗谛,这个必须搞清楚。
佛法的【可修、可证、可得】说的是五蕴身【修、证、得】这个【不可修、不可证、不可得】的第八识。五蕴身随学第八识假名为【修】,五蕴身证解第八识运作假名为【证】,五蕴身契合第八识的体性假名为【得】。
五蕴身和【修、证、得】都是有为法。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那些东西。想要把五蕴身通过【修、证、得】变成永恒,无异于煮沙成饭,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五蕴身【证】第八识以后,认识到自身的虚妄,唯一能做的就是契入一真法界,消除取相造作。但五蕴身再怎么修都有其局限性,心苦可灭,身苦难离,有为之法终归坏灭,所以成佛的本师释迦摩尼佛也要示现涅槃。
一句话总结:【可修、可证、可得】的都是终归坏灭的小法,【不可修、不可证、不可得】的才是真实永恒的大法。学佛要着眼于大法,不要做《金刚经》所说的【乐小法者】,【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修行必定偏离佛道。